目录
2、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3、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7、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认识运动至此还没有完结
笔记
1、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
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
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
3、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原来人在实践过程中,开始只是看到过程中各个事物的现象方面,看到各个事物的片面,看到各个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
《三国演义》上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我们普通说话所谓“让我想一想”,就是人在脑子中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工夫。这是认识的第二个阶段。
这种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辩证唯物论的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以前,是没有一个人这样解决过的。
不能在封建社会就预先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因为资本主义还未出现,还无这种实践,因为帝国主义这个资本主义最后阶段还未到来,还无这种实践。
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里手”,有了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便自封为“天下第一”,适足见其不自量而已。
4、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吃一吃
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gm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gm。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
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的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而且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就知识的总体说来,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
“知识里手”之所以可笑,原因就是在这个地方,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5、认识的逐渐深化的运动,具体的例子
人民对于不同阶段的矛盾认识也是这样。
常常听到一句话:没有把握。
为什么没有把握呢?因为他对于这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没有规律性的了解,或者他从来就没有接触过这类工作,或者接触得不多,因而无从谈到这类工作的规律性。... 如果这个人在这项工作中经过了一个时期,他有了这项工作的经验了,而他又是一个肯虚心体察情况的人,不是一个主观地、片面地、表面地看问题的人,他就能够自己做出应该怎样进行工作的结论,他的工作勇气也就可以大大地提高了。只有那些主观地、片面地和表面地看问题的人,跑到一个地方,不问环境的情况,不看事情的全体(事情的历史和全部现状),也不触到事情的本质(事情的性质及此一事情和其他事情的内部联系),就自以为是地发号施令起来,这样的人是没有不跌交子的。
由此看来,认识的过程:
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
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
6、有两个要点必须着重指明
第一个,在前面已经说过的,这里再重复说一说,就是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的问题。如果以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从感性认识得来,他就是一个唯心论者。哲学史上有所谓“唯理论”一派,就是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不承认经验的实在性,以为只有理性靠得住,而感觉的经验是靠不住的,这一派的错误在于颠倒了事实。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只是主观自生的靠不住的东西了。...
一个闭目塞听、同客观外界根本绝缘的人,是无所谓认识的。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
第二是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如果以为认识可以停顿在低级的感性阶段,以为只有感性认识可靠,而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这便是重复了历史上的“经验论”的错误。...
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庸俗的事务主义家不是这样,他们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因而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的全体,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由感性到理性之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对于一个小的认识过程(例如对于一个事物或一件工作的认识)是如此,对于一个大的认识过程(例如对于一个社会的认识)也是如此。
7、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认识运动至此还没有完结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末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说来,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那一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
辩证唯物论之所以为普遍真理,在于经过无论什么人的实践都不能逃出它的范围。人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许多理论是错误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其错误。所谓实践是真理的标准,所谓“生活、实践底观点,应该是认识论底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理由就在这个地方。
说到这里,认识运动就算完成了吗?我们的答复是完成了,又没有完成。... 由于客观过程的反映和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使得人们的认识由感性的推移到了理性的,造成了大体上相应于该客观过程的法则性的思想、理论、计划或方案,然后再应用这种思想、理论、计划或方案于该同一客观过程的实践,如果能够实现预想的目的,即将预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在该同一过程的实践中变为事实,或者大体上变为事实,那末,对于这一具体过程的认识运动算是完成了...
然而一般地说来,不论在变革自然或变革社会的实践中,人们原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毫无改变地实现出来的事,是很少的。这是因为从事变革现实的人们,常常受着许多的限制,不但常常受着科学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且也受着客观过程的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客观过程的方面及本质尚未充分暴露)。...但是不管怎样,到了这种时候,人们对于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某一客观过程的认识运动,算是完成了。
8、然而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是没有完成的
然而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是没有完成的。任何过程,不论是属于自然界的和属于社会的,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
然而思想落后于实际的事是常有的,...看不出矛盾的斗争已将客观过程推向前进了,而他们的认识仍然停止在旧阶段。一切顽固的思想都有这样的特征。他们的思想离开了社会的实践,他们不能站在社会车轮的前头充任向导的工作,他们只知跟在车子后面怨恨车子走得太快了,企图把它向后拉,开倒车。
个人思考
实际上,工作中,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上,由于缺乏实践导致管理混乱,“瞎指挥”的例子比比皆是:
当下职场中,被众多吐槽的管理岗、虚线之所以被吐槽的原因,实际上也是他们脱离了实践来瞎指挥。 比如,自身对业务、技术、需求一问三不知,纯看某个技术、流程在别的业务线在用,就强迫自己的业务线也用;
看到理论描述,特别是国内外大厂的背书,自己根本没有实际项目经验,就盲目一刀切让其他人实践;别人实践完后还必须给出适用的结论...这是严重脱离实践,不尊重其他人实践的表现。
所谓指挥权,实际上不是以技术资历、专家经验来看了,而是以纯组织架构上的管理权力,拿个鞭子抽着你了。
实际上,无论是什么理论,哪怕是在别的地方行得通的方法,都不一定在所有地方都行得通。 「彼之蜜糖,汝之砒霜」,唯有亲身实践,动手去做,才能最终确定:对不对,适不适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