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计划把“队列”一节提前备备课。备课的过程中,看到三缀(中缀、前缀、后缀)表达式的题目,突然想起这部分内容一般是跟“栈”一起讲的。
好久没有对三缀表达式研究了,具体的转换方法已经记不清楚了,就拿起书重新研究起来,慢慢地又掌握了转换的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突然问自己,我们平常都是用中缀表达式进行运算,为什么又要引入前缀和后缀表达式呢?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于是,我上网查询了一下,原来前后缀表达式的引入,是为了方便计算机运算。我们平常使用的算术表达式,如果采用前缀或后缀,就不再需要考虑运算优先级的问题,同时,我个人认为前后缀存储时不需要存储括号,还可以节省很多存储空间。
我还有一个疑惑:为什么三缀表达式都是与“栈”一起学习?
我又查询了三缀表达式相互转换的原理和过程,原来在转换的时候,用“栈”可以很好地完成转换,也许这就是放在一起的原因。
但是,这么多年,我却一直不知道。可见,我们很多时候都是浮在知识的表面,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只是把知识搬运给学生,并没有给他们把道理讲明白。就像我们学习数学定理,如果能用所学知识推导出来,那就是真正的明白了,也会终生不忘。
我们应该反思,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有多少知识是处于想当然的层次,如果能深究一下,有可能带给学生更好的启发。
在计算机课程中,通常是从学习进制开始的,小数一般称为浮点数,但是为什么称为浮点数却没有人去给学生讲明白,只是把这个概念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其实,浮点数是因为在计算机里采用科学记数法的原因,小数点是浮动变化的,所以才称之为浮点数,如果这样告诉学生,是不是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
上个周,在准备逻辑运算的时候,我想为什么要进行逻辑运算呢?异或到底有什么作用?通过查询,原来异或有很多的作用,可以让运算更快捷,还可以节省运行空间。在解决一些复杂问题时有其优越性。
学习是无止境的,教学更是无止境的,作为老师应该每天多问几个为什么,每次备课应该再问一个为什么,老师就可以理解的越透彻,学生才能学得更轻松、更透彻,是不是也能更快乐?
真正的学习都是源于问题,真正的教学也应该是源于问题。努力去做个“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更多的“问题”,将学生引上爱提问的道路上。
稻盛和夫说过:当一个人开始反省自己,其灵魂也会慢慢变得美好。
列宁说过:当一个人开始反思自己时,他将进入新的起点!
问题就是反思的开始!问题是美好的开始!问题是新的起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