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后来虽然开窍了,但也仍然善良与赤诚,不断地寻找同类,最后却成了孤独的一个。因为这句话而翻开这本书。
在这本书的几篇文章里,故事里的人物大多不会是非黑即白的人,往往后面都有反转。莫言一贯的创作人物原则:“把好人当坏人写,把坏人当好人写,把自己当罪人写。”
左镰
莫言在采访中说:这是一个一笑泯恩仇的故事。
我想故事应该是这样的:多年前在池塘边的一场戏谑式霸凌,喜子和欢子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喜子的生殖器被重创,欢子眼睛也受到了伤害。“我”和二哥因为胆小懦弱,将责任推到田奎身上。田奎的父亲田千亩或许是为了报答当年我父亲的恩情,只能狠心砍掉了儿子田奎的右手,以示认错。砍右手因为田千亩知道儿子是左撇子。这也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沉而隐忍的爱。
这段关于锻造左镰的描写,也诉说了田奎的成长过程。他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选择了妥协接受,最后甚至可以心平气和地和栽赃他的“我”说话,可以毫无芥蒂地接受使他失去右手的当事人欢子。
那个年代的无奈沉重心酸,家庭需要劳力赚工分,被剁掉的不只是一只手,还有童真和人生。人逼到绝境也能生出坚定和勇气,只是难再有生气。
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说:暴风雨结束后,你不会记得自己是怎么活下来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真的结束了。但有一件事你是确定的,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早已是另外一个人了,你早已不是原来的那个人。
晚熟的人
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如果他很早就洞察人事、谙于世故,如果他很快就懂得如何与人交接、周旋,胸有成竹地步入社会,那么不论从理智还是道德的角度来考虑,这都是一个不好的迹象。这预示着他的本性平庸。相反,一个年轻人对世人的行为方式感到诧异和惊讶,并且与他们的交往中表现得笨拙、乖僻,则显示出他有着高贵的品质。——叔本华《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动荡不安的生活是大善的培养基地,也是大恶滋生的温床。乱世出英雄,国败出妖怪,也是类似的道理。
原以为和平盛世没法让我体会到这句话的意思、但疫情中的事情让我感受到了。
“我本是一巡山小鬼, 就想混在人间, 却不成想这人间竟助我成魔,让我不甘平庸。”如果我心中没有追求,佛系的人生自然适合我,但那生活平静如一滩死水,索然无味,我想“躺平”,却被世界“内卷”了,这才是发展的趋势。
文中常林的屁,是一种与不公做抗争时,竭力将自己的本领施展出来才有的愤慨。
《晚熟的人》里这样写道:年轻的时候爱上什么都不为过,成熟的时候放弃什么都不为错,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那个与自己灵魂相近的人,到后来才发现唯一契合的只有自己。本性善良的人都比较晚熟,并且被劣人催熟,后来虽然开窍了,但仍然善良与赤诚,不断寻找同类,最后变成一个孤独的人。不是所有的关系都能走到最后,许多人有过一程的陪伴已经足够,此后或是分道扬镳,或是咫尺天涯,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毕竟人生的阶段不同,每一个阶段自然都有每一个阶段的志同道合。永远不要高估一段关系,也不要对任何人抱有太高期待,朋友相交,无愧于心,不惑于情。成年人的感情里,既有相濡以沫,也有阴差阳错,有不期而遇,也有无疾而终,相守是幸运,遗憾却常有,虽有遗憾,但坦然接受,则是感情里应有的体面。你以为你错过了一场真爱,没准是上天在帮你渡过一场灾难,你觉得你现在头顶乌云密布,可是大雨过后总会出现彩虹,有些人有些事过去就过去了,你只管注重当下,活在当下,关注自己就好了。回头看没有任何意义,人家都已经开始新生活了, 你还站在原地久久走不出来,其实没有什么遗憾和错过,是你自己赋予了它意义,你要学会接受人际关系的变动,这样才能活得轻松。
很多人年轻时都没什么压力,天塌下来有父母呢,看似傻呼呼,到了一定年纪自然就懂事,晚熟。
我一直会为自己的晚熟而难过,曾经,你无法不羡慕能和各种各样的人都能相处的很好的人,也总想着为什么不能云淡风轻地解决问题,别人的人生好像比我懂的太多了。可是,晚熟也没什么不好,见过更大的世界也能对未来充满憧憬和畅想,总有人都会嘲讽我过于理想主义,可是这个世界不是自己创造的吗?
作者借蒋二的嘴表达出了什么是早熟的人-缺乏独立思考,容易被他人言语裹挟、洗脑后被自身情绪支配的人,这些人很容易被煽动,他们的行动,并不受自身理性支配,很容易成为别人实现自身目的的牺牲品。对应的,晚熟的人,是指那些能透过事情表观,看清事情本质,有着自己独立思考的人,这些人,保持质疑,不容易被裹挟,不容易被欺骗,行为上为自己负责。
我此刻正在走的路,是参透本心后出于自身的理性抉择,还是被某个概念支配下的情绪化盲从?给自己的美德加一份“独立思考,保持冷静”的保险。
莫哥心中的晚熟和蒋二心中的晚熟含义是不一样的,蒋二的晚熟是指:懂得了处事圆滑,看清了发展规律和人的心理并加以运用,以利益为重,与人相处多用资本规范。
莫言的晚熟是指:看过了世态炎凉,懂得了人性和社会,但依旧保持乐观的状态,经历过生活的黑暗,最后依然选择善良。
余秋雨曾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
周国平先生说过:“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世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夭亡。”
我理解的成熟是“和光同尘”,并且自洽。真正的成熟,不必向别人证明什么,也不需要跟着别人亦步亦趋,而是获得心灵的独立,尊重自己的个性和愿望,成为真正的自我。
斗士
在方明德眼里“最好的那个时代”,在另外一个人眼里就是最悲惨的时代。
施暴者潇洒快活,过去了什么事也没有。受虐者阴影重重,伤痕累累,等不来一句道歉。
曾国藩的告诫:“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我不是很相信“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这些话,我觉得好人会有好报的,可能最及时的回报就是灵魂的轻松感。
文中的武功,秉承着“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原则,跟人斗了一辈子,恶心了他人,也斗苦了自己,以为自己是一个笑到最后的胜利者,只不过是一个睚眦必报的凶残的弱者。自认为是一位斗士,何其可笑且讽刺!
康德说,道德本来就不教导我们如何使自己幸福, 而是教导我们如何使自己无愧于幸福。一个有道德的人必然是有良心的人,他做好事也是无愧于自己的良心。做好人真难啊。像武功这样把自己的劣根性发挥到了极致,带上恶人的标签,人反而不敢招惹他。恶人,不愧是在人性的弱点上反复蹦跶的人。
弱者的形容词是凶残 ,本章的名字是斗士,武功在行为上是凶残的,想让自己看起来像个斗士,精神上却是个弱者,不知道这么理解对不对。
“一个睚眦必报的凶残的弱者。”这句评定准确得仿若敲头警示,真的有这种人。
武功,一个笑到最后的凶残的报复者。他刚开始应该只是恨着欺压他的人,当发现自己豁出命的去战斗,没人敢招惹时,他觉得自己找到了制胜法宝。并将这个法宝贯穿了自己一生,可悲又可叹。
同样可笑的是,一向作恶的方明德失去了自己的权势后,也只会埋怨失落;王魁自家媳妇被书记侵犯后的忍气吞声,他们唯一抗争的办法是打倒更弱者。
弱者的“仇恨”与主动抗争,强者的“包容”与惊诧逃避,作者以旁观者的角度记录下不同的“斗士”,这或是一种明贬暗褒。母亲从小教我不要学他,更不要招惹他,吃亏不声张,受欺侮不要强出头。这些强横的人最后却都被弱者战胜了。“横的怕不要命的”一个弱者像个斗士一样胜了所有的敌人。老年了仍然为自己看不惯的东西,抗争着,大家依然不敢招惹。一个弱者一辈子以恶的方式战胜了施恶的强者,保全了自己,这是他的处世哲学。不同的斗士不同的生活哲学。可最后落笔一生,我们各种斗士,又何尝真的赢过生活呢?
贼指花
一群作家的故事,直面作家的庸俗和知识分子的腐败,有的道貌岸然,有的油腻猥琐,有的脚踏几只船,通过作家的几次会面,写出了悬疑小说的感觉,最后拼凑出完整的故事。人物众多,梳理一下。
尤 金:部队开过登陆艇。后倒卖稀土发财。笔会上与广东的美女散文作家邱胜男、广西的美女小说作家孙六一调情,实际上对范兰妮爱而不得,且“情根深种”,发达后身体力行“替身文学”,“一位身着白裙满头金发的美女敲门进来,给我倒了一杯茶,然后嫣然一笑,悄然退去。”
范兰妮:笔会之花,“她头戴白色遮阳帽,眼上遮着红框大墨镜,身穿白裙子,脚蹬白色高跟凉鞋,鞋面上晶光闪烁,脚指甲上涂着红色。浓密的金黄色头发披散在肩头”。船舱里读书,俄罗斯血统。被取外号“法拉利”。喝白酒消愁,与女记者一样被武英杰欺骗感情。在群众艺术馆工作,住在单位。
武英杰:公安局刑警队的反扒能手,《松花江》月刊诗歌编辑,看起来为人豪爽,是松花江笔会的组织者。上海的单身女作家罗素素打算创作的《捉苍蝇的人》主人公,为女记者小柳创作诗歌《贼指花》。盗亦有道,作为警察认为小偷存在合理,被小偷尊称为“老大”,是偷胡东年钱包、贼喊捉贼的人,也是“身穿灰色风衣偷走羊绒商人三万元的高个男人”,也是范兰妮流产孩子的爸爸。
小 柳:女记者,女响马,脸上有疤,喜欢武英杰,讨厌“事儿妈”罗素素。
胡东年:侦探小说家,自称中国的柯南道尔。满嘴跑火车,与女记者吹牛,称所有的女作家为“前妻”。身躯肥大,秃顶且可能存在生理障碍,走路迈着企鹅步。有钱炫富,丢钱包。混到副部级,最后进局子。之前炫耀“前妻”们给的钱,应该来路不正。
金絮其外,败絮其中!谁能想到警队反而是个扒手;谁能料到刚正不阿之人,却是个骗子;谁又能猜到出现在猎场上的猎物,却是个经验老道的猎手!
这篇文章读到最后的时候,我觉得谁是小偷已经不重要了,时间掩盖和吞没了太多的东西,既然这些已经埋葬在时间长河里,又何必开棺验尸、旧事重提呢!
等待摩西
人性的本质,嫌你穷怕你富,恨你有怨你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物质丰富诱惑多,对人性的考验也会多,把持不住就是女人嘴里的坏了,归根结底动物的本性根深蒂固,不用道德观念去捆绑,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都是一样的。
莫言老师曾在公众号提及是个女性主义者,从他笔下的女性来看,不难看出确实如此,他笔下的女性总是带有韧性,即使生活如何贫困潦倒,天意如何弄人,他笔下的女性总是能咬着牙挺过去。
一个人,只要能对自己违背常理的行为,给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别人还真不好说什么,何况是借着上帝的名义。文中这句话真的很精辟:一个人,只要给他找到一个道德制高点,甚至只要有个制高点,不需要是道德的,他就能在别人的指责中立于不败之地了。
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感言里有这样的话:“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苦,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这篇文章的结尾是:奇迹出现了。马秀美三十年苦等,终于等来了自己的丈夫,按说该到激动人心的高潮部分了,可是“我”看到她站在生机勃勃的院子里,容光焕发,与三十年前别无二致。作为朋友“我”为他们高兴,作为故事创作者,“我”设想过的情节都没有发生,这三十年对摩西和秀美来说好像只是一次寻常的出走,雁过无痕,天翻地覆后,还是继续生活。
“我一直想看到苦难,可眼前的一切都没有丝毫苦难的样子,原来都是我的臆想,我的不正常,我的歪心,我的多情,却是希望看到苦难把人包围的样子…所有都是很正常的,没有苦难。”
故事的主人公已经释怀了,也幸福了,旁观者的我们还放不下,我们到底想看到什么呢?什么是正常人?什么又是不正常?每个人处境不同,选择也就不同。只有以已度人才是不正常的,以猎奇之心窥视别人的生活才是不正常的。所以最后莫言以正常人的心态离开了摩西家。
诗人金希普
莫老文中的话,如果不是读了原文,总是很容易被拿来当鸡汤用。然后读过后才发现,处处是砒霜……
看的人大多怨姑父类者的糊涂,奉一个骗子为座上宾。但这行为的背后还是利益的牵引,普通人寄予期望利用对方改变自身现状,而骗子也恰恰抓住这一点去行骗而百试不爽。
表弟宁赛叶
我说,老弟,别装疯卖傻了。我也喝醉过,但醉了皮肉,醉不了心。
发现自己曾经也是这样的人,以往一直做着一种天才梦,相信我可以出人头地成为天才。自己嫉妒别人的社交能力时甚至反而认为别人世故圆滑城府深,发现自己原本擅长的写作不如别人时怪给天赋不好,做不好了什么事情就怪给外界因素。同时这种完美主义还会受不了自己的各种缺点,受不了自己的平庸低劣。故当自己意识到自己在自欺的时候就有了加倍的痛苦。希望不要成为书里那个一直意识不到的表弟,哪怕痛苦。或许不破不立,马上就要突破这个天才梦的怪圈、落到地上了。
这篇文章的结局又戏剧又现实:文坛边缘人宁赛叶,诗人普希金的下线,热爱文学但又没有文学天赋,靠自己、靠别人都无法进入文坛、愤世嫉俗的人,眼高手低、自命不凡、怨天尤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想入非非,大事干不了、小事不去做,自卑又自负,心比天高、痛苦的活着。
在这篇故事里莫言极端地讽刺了表弟这类自命不凡不肯脚踏实地的人,但是讽刺的不止于表弟一个人,在二人吵架争论的过程中,文字的多义性也开始产生,有时看似是在骂表弟实则在骂社会中的一些黑暗现实。
表弟的一些疯话有道理,也是事实——比如社会上那些骗子啊、流氓啊,反而成了所谓成功人士——这当然让人觉得不公。但是,诸君,切莫被表弟的诡辩欺骗了,别人的成功或者社会的不公,不是你自甘堕落甚至伤天害理的理由。社会不公,你看不惯,就去改变,改变不了,就独善其身。
当然了,这世上有很多“宁赛叶”,他们把自己的不得意归咎于比他们强的人,归咎于社会的不公和黑暗那一面,都说强者从不抱怨环境,不是说他们能力有多强,而是他们即使身处逆境,也不会把无法改变的东西当成摆烂的借口,所以“宁赛叶”们是实实在在的懦夫。
地主的眼神
良知告诉他老地主被人打还是挺可怜的,但处境告诉他必须站在老地主的对立面。
那个年代,又有多少勤劳致富者被打倒在地,而好吃懒做者却翻身显高贵?
“你对自己的将来,对这个社会,对农村,有什么想法?”
这是个好问题,也曾无数遍问过自己: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活在世间的价值是什么?我能对这个社会做什么?我为什么要活着?可始终想不到一个好的答案,我只知道我于这个世界而言,有如一粒尘埃,漂浮于天地间,却又那么那么的渺小,好像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可有可无的存在罢了,罢了,又有谁在乎呢?
澡堂与红床
这篇文章更让我相信读书是有用的,文化是有用的。这些看似虚无缥缈的东西像一只无形的手,在我们即将走向堕落时拯救我们。
文中的洗脚姑娘是一个乐观向上,有学识有文化,热爱读书的文艺青年。就算结了婚,生了孩子,从事一份旁人看来不正经且辛苦的工作,但她依旧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相信正是她读过的书,看过的文艺作品使她变得高尚,能够在浑浑噩噩的生活中保持清醒。
天下太平
鳖大概指的操控社会舆论的一批人,他们确实是往往咬住什么东西,就绝不轻易松口,打又打不得,杀又杀不得,让人无可奈何。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甚至搞得人家破人亡。
大湾应该指的是社会,社会环境越是浑浊越是恶臭,老鳖越是能混得风生水起,越精明,越大个儿。他们表面上背负着“天下太平”,实际上却是最不希望“天下太平”的一群人,就像现在一些爱蹭热点的网红,哪里有风,他们就往哪儿下雨,哪里有雷,他们就在哪儿放电,没有风没有雷了,他们也就没法儿活了。若有人告诉你“天下太平”,那也不过是一个舆论暂时的偃旗息鼓,饶过另一个舆论的假象罢了。
小奥被鳖咬了只是个引子,引出了村里的一系列事件,反倒是这件事本身被忽视和搁置了。
身处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我对一些视觉影像其实并不怎么在意,有太多表演性质存在了,再加上眼球经济的加持,我更觉得这不是我追求的真实。
短视频时代,被流量绑架的“正能量”,通过这一件事儿引出来好多事,发人深省,村支书、警察、医生、打鱼人、小奥……对待一个鳖,各有各的立场,各有各的态度,各取所需,老鳖满足了他们利益,天下太平。
小奥是此次事件的唯一受害者,却被他人利用来解决了自己的事。书记想解决养猪人、捕鱼人想赚钱卖鱼,警察发现自己可以上新闻,爷爷姑姑要保护小奥,包括小奥,他想要老鳖也是想拿去卖或是给爷爷吃。不能说这些动机的好坏,但是人的内心确实都在盘算。有人为了亲情,有人为了利益,有人为了权利,有人为了名望。
人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做事。各取所需,天下太平。
网络的力量真大,但也透露出了问题——有的是真的,有的是虚构的,我们不能被视频传达的信息而迷失了自己的思考。
红唇绿嘴
得网络者得天下,失网络者失天下;得网络者得民心,失网络者失民心。我们要做网络的主人,不做网络的奴隶。所以,网络是天堂,网络也是地狱;所以,可以利用网络伸张正义,也可以利用网络冤杀好人;可以利用网络消费,也可以利用网络赚钱……总之,网络能把人变成鬼,也能把鬼变成人,当然也可以把人变成神……叫喊了几十年的‘缩小三大差别’,通过互联网实现了。
《红唇绿嘴》和上篇《天下天平》都谈到了网络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的力量,是当前时期的一个新现象,同时也反映出一些严肃的社会问题。在网络环境中,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上演着各种闹剧,如果不去理性判断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如何去用好舆论,引导舆论,同时提防不良舆论导向是背后传递出的更深层次观点。
一个社会的败坏总是与文风的败坏相辅相成,浮夸、暴戾的语言必定会演变成弄虚作假、好勇斗狠的社会现实,反过来说也成立。
想起王小波写道的,中国人是最不在乎平民的尊严的,为了上位者的面子践踏弱者的例子一直是常态。我还很年轻,不拍挨锤和不怕遭受不公,也无意于权贵。可是我害怕我会因为手里无权身边爱的人遭遇不幸,所以我只要想好好照顾亲人,就不得不学着伪装自己去追求权和钱,可这里也能叫做成长吗?
百年孤独的作者说“ 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留在我们记忆里的样子,那些留下的记忆就是我们忘不掉的事情,就是以后我们生活的参照。选择放下,不等同忘记。
《人间失格》里有这样一句话:“你过的再快乐,突然想到那些瞬间的时候,你都会以最快的速度黯淡下来,多少束光都照不亮。 ”有些事情,你忘不了……
命运不会因为你是好人就对你特殊照顾,温柔偏爱。“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不是真理而是谬论。不会有一个完美的大结局在终点等着好人,也未必会有“惩罚”在终点等着坏人。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老舍
我承认这世界本来就不公平,甚至没有什么所谓的“公平”。收起抱怨,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可以改变的事情上。
真正可怕的坏人还不是那些知道自己坏的人,而是那些不知道自己坏反而认为自己很正确很好的人。那些知道自己坏的坏人的心里还存在着良知,所以还知道自己的坏,而那些不知道自己坏的坏人,心里只有自以为是,他永远都以为自己是正确的,他永远都认为别人欠他的,他永远都在恨别人、骂别人。
《花开半夏》:每一行法律条文之间都有着些许的空白,在那里埋葬了很多文字无法救赎的痛苦且不为人知的人生。
这个社会,在合法与非法之间有宽阔的缝隙,这篇文中的老姑在这缝隙里岂止是游刃有余。活透了,这社会有那么几种人,一种是制定规则的,一种是遵守规则的,一种是破坏规则的,还有一种是游离在遵守和破坏之间的人。
“世界上的事儿就是这样,无论多么高的山,也有鸟飞过去;无论多么密的网,也有鱼钻过去。”
火把与口哨
最后一篇是家庭命运的哀歌,只是痛苦,只有不幸,承受了太多的困难,注定无法融入现世界的生活。
想起鲁迅的《药》对于没有希望的人来说,黎明不过是另一个黑夜。三婶已经没有希望了。
教堂的铺垫,三叔的身世和结婚,原以为是三叔的故事,没想到道出了三婶的一生。三婶作为国民党女儿受到了侮辱,和贫农三叔结婚原以为会渡过安稳的一生,可是命运多舛,结婚后父母在批斗下被逼上吊,丈夫远去他乡却意外去世,小儿子在大女儿的照顾下被狼拖走,大女儿在舆论的压力下喝农药自杀,活着的唯一动力也只剩下上山找狼报仇。三婶的苦难也在火把中熄灭了。
最后一点想法
我觉得晚熟并不代表拒绝成长,也不是真正心智上的低龄幼稚,应该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没有谁真正天真如白纸,而是一个人的选择,知世故而不世故,遭遇过生活的黑暗面,但依旧选择纯真善良!
晚熟和早熟并没有好坏之分,晚熟不代表不成长,早熟也不代表就内心不善良,如果可以谁不想永远活在象牙塔里,谁不想永远做童话里的公主王子,只是,有些时候你必须成长,有些责任,你不得不扛!
一个人,风尘仆仆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活着。这才是最好的态度。不要在不喜欢你的人那里丢掉了快乐,然后又在喜欢自己的人这里忘记了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