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父母,经常能听到有些孩子在抱怨,要么不喜欢英语,要么对数学不感兴趣,要么讨厌死了历史课。可想而知,如果孩子不喜欢他所学习的科目,同时又不得不去面对的时候,在做这些科目作业的时候,心里一定也是不情愿的、不愉快的。但是,为了完成该学科的作业,还得逼着自己去做。因为没有激情和动力,做起来不仅效率不高,而且还会觉得更痛苦。
实际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喜欢的科目是正常的,有些优等生也不例外。这个时候父母就要让孩子学会调节,转变对自己不感兴趣学科的态度,重新重视起来。
如果孩子不喜欢某一门学科,可能是因为他对这门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充分认识到某一门学科对自己的重要性时,就会促使自己去努力地学习。
在这方面,哈佛优等生有一个小小的窍门值得父母借鉴,即让孩子从该学科简单的知识学起,逐渐培养起对该学科的兴趣。父母可以安排一个充裕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好好地分析和思考该学科,总结出该学科的重要性,以及自己不喜欢的原因,接着寻找突破口,培养孩子的信心。当具体分析该门学科的时候,告诉孩子学习该学科的目的、用处以及好处是什么。如果是因为孩子觉得某科目知识很难,那么通过从简单知识学起的方法,可以慢慢建立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当孩子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就会觉得学习其实是一件快乐的事。
不要让无数个“第一”整天追赶着孩子
“多少年来,在我的心中只有第一,必须第一,无数个第一整天在追赶着我,我真是太累了……”试想有这样想法的孩子一旦失利会怎样呢?
在这个紧张不安、充满竞争、快速发展的社会里,每一个人,包括孩子,都会遇到压力。现在,孩子们的课业负担重,学习时间长,父母管得过死,还有考试不及格,竞赛不入围,升学上不了重点学校,和同学、老师关系不好等,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影响孩子个性的发展。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智商低或生理有缺陷的孩子,调皮的孩子或失足、有过错的孩子,他们面临的问题更多,再加上一些父母不能正确对待他们,使这些孩子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就会有话不敢说,忍气吞声,心理的郁积得不到疏散。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行为迟钝、精神不振、人际关系紧张等情况。
许多父母和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太娇气,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的确,一个人只要参与社会生活,就会遇到各种压力、困难和挫折。对此,有的人坚强、乐观,勇敢地去战胜它;有的人就显得懦弱、悲观,处处逃避它。做多大的事需要多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作为父母,应使孩子逐步形成遇忙不乱、遇惊不颤、宠辱不惊的心理品质,保持心理健康。父母要从关心孩子的角度出发,有爱心、有耐心地与孩子多谈心,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郁闷得到疏散,使孩子每天都有个好心情。
如果不顾孩子自身实际,只知道让孩子这个拿第一,那个要优秀,就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还有的父母只让孩子学习,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干,这也会让孩子感到压抑。
我是“海豚妈妈”胡晓莉一个5岁女宝贝的宝妈,坚持每天一篇文章、坚持学习、做中国家庭教育、儿童教育、儿童阅读的传播者,帮助10+万家庭解决教育问题。
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帮助影响更多的父母,关注儿童教育,建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成为成长型父母,培养优秀子女,拥有幸福家庭,让孩子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