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是指沉静地思考、省察。《荀子·解蔽》中写道:“辟耳目之欲,而远蚊蝱之声,闲居静思则通。”
我这个人喜欢思考和琢磨,只是过去用错了地方。
为了逃避劳动,我费劲心思;
为了不写作业,我煞费苦心;
为了推卸责任,我绞尽脑汁;
为了迎合他人,我处心积虑;
为了蝇头小利,我冥思苦想;
……
看似没有犯错的人生,回头一看错误百出、惨不忍睹。
小聪明害人一生。
早在几年前,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一心想着把它给改正过来,因为我觉得再不改正的话,这一辈子就完了。
格局太小,活着又累,虚伪又世故,这并不是我想要的人生,因为感觉不到快乐和幸福。
那一年我32岁,刚刚有了小孩儿。有房、有车、有家庭、有工作,虽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但也可以做到衣食无忧。
这样的生活让我一下子失去了的动力。再进一步自己看不到希望,守着现状自己心中又不甘。生活一下子失去了动力,没有了方向,自己虽然不想去死,但跟死也差不多了多少,犹如行尸走肉般的蒙混着每一天,苦涩又麻木。
这样的状态我持续了一年多,但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并没有停止思考。“我该怎么办?”“我的出路在那里?”“怎样活着才让自己的人生充满色彩和斗志?”“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类似这样的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
盘旋了一年多,依然没有找到答案。心灵鸡汤也喝了好多碗,却没有变成自己的信念。听起来很有道理,就是做不到。
我记得那一年是刚入秋不久,我的一位好友约我出去旅游。我头脑一热也就随口答应了。他想去爬泰山,我也想感受一下“五岳之尊”的魅力,所以我们一拍即合,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泰山之旅对于我来说是非常辛苦的,因为我从来没有爬过这么长的山路。早上7点出发,爬到下午5点多(具体时间已记不太清楚)。这一路,我几次想放弃,因为太累了。不过在朋友的鼓励下,我总算坚持了下来。爬的最后的时候,我已经不是在爬山,而是自己跟自己较劲。我就不信连个泰山也爬不上去,今天无论如何也要爬到山顶。心中有了信念,身上的劳累感就少了一些,自己的精神也变得好了起来。当爬过南天门的时候,我站在山边看着脚下的层层白云竟然顿悟了,心神一下子变得清明了不少,连身体都感觉轻巧了一些。(这是我平生第一次遇到,那种感觉真的是非常玄妙。)
我在山边站了有半个小时,心境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泰山之旅真是不枉此行。
这次顿悟让我得到了“坚持”二字。原来的我也常把坚持放在嘴边,其实自己并不懂得坚持是什么,很多事情也做不到坚持。现在的我把坚持刻到了心里,对它有了完全不同的认识,坚持也由别人的鸡汤变成了自己的信念。
这一次顿悟可以说是机缘巧合,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没有这一年的冥思苦想,没有好友的一路陪伴,没有泰山之旅的艰辛,没有山顶的壮美风光,我不会有此触动。
泰山之旅结束以后,我的生活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但是心境却大不相同。我开始试着从研究别人转向研究自己。我要发现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我要找回真实的自己。经过不断的思考和尝试,我发现唯有读书和写作可以给我带来快乐,于是我开始付诸行动。
读书也不再读那些玄幻小说、穿越小说、屌丝逆袭小说,我开始试着读一些经典书籍《菜根谭》、《荀子》、《王阳明大传》、《传习录》、《曾国藩全集》、《曾国藩家书》、《大学.中庸》、《论语》……。我想在这些书籍中找到答案,找到本心,找到真实的自己。
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一边实践。
一晃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自己在不知不觉间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两年不见的朋友见到我会说:你成熟了;我妹妹会对我说:有你这个哥哥在,我心里踏实;我老婆对我说:你这两年不急躁了;我父母对我说:你这两年长大了,变成大人了。
其实,我心里很清楚我是一个什么样子,我只是接近真实的自己罢了。
思考对于我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思考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坚定了不少信念,摒弃很多恶行。最近这段时间我对“君子不器”,“素位而行”,“当仁不让”,“自得其乐”……好几个词汇有了不同的理解,好像是品出了一些韵味,但还做不到完全吃透,可能是只学到了一些皮毛吧。这些韵味和皮毛就可以让我收益终生,其中的很多道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却又玄妙无比。
由思考转入深度思考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而深度思考可以让我们的心神变得更加细密和坚实。
思考与省察相辅相成,因为我们的内心世界是一个什么样子,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毛病和病根,在凝神静气之后用心寻找总是可以找到的。
省察是为了找到病根,思考是为了找到解决病根的方法,行动是为了铲除病根。
省察、思考、行动,三者相辅相成,也可以说融为一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行合一”。
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我觉得“静思”非常重要。生活虽然没有多大变化,依然还是老样子,但是心境不同,同样的生活就会有不同的滋味。
经过两年多的不断调整,让我觉得自己离幸福越来越近,这就是“静思”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