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句顶一万句》原著:想喊丧的杨百顺,撕开人们那羞于启齿的梦

《一句顶一万句》原著:想喊丧的杨百顺,撕开人们那羞于启齿的梦

作者: 一心书屋 | 来源:发表于2022-04-29 17:39 被阅读0次

决定永远离开家乡之后,杨百顺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罗长礼”。

成为罗长礼那样会喊丧的人,是他一生的梦。

01

罗长礼家里祖祖辈辈以做醋为生,可他不喜欢做醋,也不适合做醋。他做的醋,一开始是苦的,等到醋变酸的时候,却已经坏了。

提起罗长礼,别人不说“做醋的罗长礼”,而是说“喊丧的罗长礼”。

罗长礼以喊丧闻名于十里八乡。他嗓门大,不怯场,善于调停场面。记忆力非凡,对见过的人过目不忘。喊丧要喊七天,七天喊下来,他的嗓子不倒。

他爱喊丧,也擅长喊丧。可靠喊丧维持不了生计,平常的日子里,他仍要做醋。

杨百顺最崇拜罗长礼。可像罗长礼这样的人都要在生计和爱好中挣扎和纠结,可见,以爱好作为谋生的方式,有多么不容易

02

在杨百顺认识的人里,只有老胡算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他是个县官,不是本地人。他生性老实,不懂为官之道,说话延津人又听不懂。他不会处理和上级的关系,断起案子来总是稀里糊涂。不过他运气好,平平安安地干了一辈子。

他喜欢做木匠活儿,白天把案子断得七零八落,一到晚上却打起精神,带着一帮衙役做木匠活儿。退休后,他拿出做官40年的积蓄,买下一座院落,踏踏实实地当起了木匠。

虽是终于以爱好作为谋生的方式了,也算是实现梦想了,但他天资平庸,每晚为做木匠活发愁。

和老胡相比,其他人就显得很悲催了有的人蹉跎十几载才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比如老汪

老汪是个教书先生。他爹是个箍桶匠人。当初他爹和人打官司,因为想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把老汪送去念书,盼着老汪将来回延津当官,给他爹伸张正义。老汪念书念到第七年,他爹累死了。老汪回了家,以教书为生。

可他不适合教书,因为他嘴笨。人家问他:“老汪,你有学问吗?”老汪红着脸说:“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论述。”

他给学生讲课,《论语》上一句话翻来覆去讲十几天也讲不清楚,还常常对学生们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后来,他离开家乡,在宝鸡落下脚,没有再教书,也没有像他父亲那样做个箍桶匠人,他吹起了糖人。人们都说他糖人吹得好。

有的人坚持了一辈子,却了无成果

老詹是个外国人,他26岁来到中国。他七十多岁死的时候,身上的积蓄只够买一副棺材。他每天风雨无阻,去各个村子里宣传他的信仰,可延津人根本不信他那一套。折腾了一辈子,只发展了8个信徒。而且,这8个人也未必是真信。

他嘴笨。他劝杀猪的老曾信教,老曾问:“主能帮我做甚哩?”老詹说:“主马上让你知道,你是个罪人。”

老曾立马急了。老詹灵机一动,又说:“主他爹也是个手艺人,是个木匠。”老詹不耐烦地说:“隔行如何山,我不信木匠他儿。”

时间长了,他已经习惯了被拒绝。他爱听瞎老贾弹的三弦,倒不是为别的,是因为他听着那些悲惨的故事,更发觉信教的必要。

他擅长建筑,用有限的拨款,建了一座大教堂。教堂有32扇窗户,可以容纳300来人。可终其一生,他只发展了8个人。更惨的是,小韩当县长时,把教堂占了当学校。老史当县长时,把教堂占了改成戏院。

老詹没办法,找了个破庙继续他的事业。竹业社的老鲁跟人说起老詹,说这么个人,要是去干别的早就发了。

还有的人,终其一生,只能干着自己不喜欢的活计

比如赶大车的老马,他赶车的时候爱吹笙,睡觉前也爱吹笙。可吹笙却不是他喜欢的。他吹笙是为了忘记赶大车这件事

他讨厌赶大车,可是他干别的也干不好,只能去赶大车。赶大车有时要走夜路,可老马却怕黑。一个怕黑的人赶大车得多耽误事呢?就是这样一个既不喜欢,也不合适的活儿,老马干了几十年。

03

老詹有句话,他曾和杨百顺说:“啥叫悲啊?非心所愿谓之悲

杨百顺的一生就八个字:求而不得,事与愿违

他崇拜罗长礼,梦想着可以喊丧。可他家是做豆腐的。本来卖豆腐也需要吆喝,但他爹老杨不吆喝,而是敲鼓。为了可以喊一喊过瘾,杨百顺离开家后,曾想投奔卖盐的三舅。

可他没投奔三舅,倒去跟着老曾学杀猪。之后又卖过豆腐,挑过水,劈过竹子,种过菜,卖过馒头……他的事业很不顺,干啥啥不成。而且不管干啥,都不能过一过嘴瘾,喊一嗓子。

他嘴笨又内向,吆喝起来声音也不好听。可他喜欢热闹,崇拜罗长礼那样能撑得起大场面的人。

他一生有过好几个名字,一个是父母给起的“杨百顺”,一个是老詹给改的“杨摩西”,一个是跟了吴香香之后改的“吴摩西”。可当他伤了心,彻底离开家乡时,他给自己重新起了个名字,叫“罗长礼”。

有人说,“罗长礼”就是杨百顺的诗与远方。

杨百顺代表了那些忙于生计,但心存梦想的底层人。日子太“实”了,每天睁开眼就干活,他渴望在谋生之外,舒展自己的灵魂,让那个喜欢热闹的杨百顺释放一下被压抑的自我

吴香香不让他去舞社火,他只能在心里想。

如果甘于枯燥的生活,那么杨百顺可能一辈子踏踏实实地做豆腐,卖豆腐,倒也能衣食无忧。可是,从罗长礼的身上,他看到生命的另一种可能:人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以往,大家都是祖祖辈辈做一样的工作。所谓梦想,是人们所羞于启齿的

过年的时候,人们会舞社火,脱离日常的职业,去扮成神仙或其他角色。年过完了,他们脱下戏服,该干啥又干啥去。

杨百顺的弟弟喜欢“喷空”。他自己如痴如醉,可肯定有不少人觉得他是个怪物。

杨百顺跟人说起他想喊丧,人们听了都会很惊讶。历尽挫折之后,杨百顺仿佛早已忘记了罗长礼。当他对一切伤了心,踏上了去远方的火车,听到火车钻山洞时的一声长鸣,杨百顺想起了那个喊丧的罗长礼。

有人问他叫啥,他跟人说:“你就叫我罗长礼吧。”

很多人读小说读到这里,都会有想哭的感觉。

看了杨百顺这些人的一生,我对以往很多事情释怀了。有网友提问,说自己有点坚持不下去了,能说句话安慰他一下吗。我心里百感交集,但是我嘴笨,也说不出什么话去安慰。我很想让他看看杨百顺的一生。

也许,事与愿违,求之不得,是大多数人必须面对的人生挫折。很多人都无缘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即使从事了,也有可能不能糊口,可能不适合,或是根本做不出什么成绩。

老詹死后,杨百顺明白了,老詹折腾一生最大的成绩,或许就是他自己。老詹在折腾的过程中,看起来一事无成,其实他是坚定了自己对事业的信念。

仅此而已。就像那个做了一辈子县长,又改做木匠的老胡,他倾其一生,也还是做不了复杂的木活儿。

杨百顺一辈子都没喊过丧。对于梦想,他一无所获,只剩一个追逐的过程。梦,从羞于启齿,到奋不顾身去追,最后,又变回羞于启齿

相关文章

  • 《一句顶一万句》原著:想喊丧的杨百顺,撕开人们那羞于启齿的梦

    决定永远离开家乡之后,杨百顺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罗长礼”。 成为罗长礼那样会喊丧的人,是他一生的梦。 01 罗长礼...

  • 找话、找人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此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出延津记,下部回延津记。上部讲述杨百顺,下部讲述杨百顺养女的...

  • 朋友坚持不靠谱的梦想,该不该劝阻他(她)

    回答问题之前,我先说说正在读的一部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主人公杨百顺的爹是个卖豆腐的,杨百顺一点都不想学磨豆腐,他...

  • 读书笔记(三)

    杨百顺单喜欢罗长礼的喊丧,不喜欢罗长礼的做醋,杨百利对瞎老贾弹三弦和看相全喜欢。杨百利瞒着卖豆腐的老杨,偷偷跑到贾...

  • 期望模糊的未来,重视手边清楚的现在

    今天终于看完了《一句顶一万句》,我的猜测落空了,吴摩西没有改回原来的名字——杨百顺,他甚至又完全改了姓和...

  • 从友尽与情灭来看沟通的重要性

    最近看了刘震云的经典之作《一句顶一万句》,故事始于河南延津,终于河南延津,主要穿插讲述杨百顺,牛青娥,朱爱...

  • 犹豫,让人生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读完《一句顶一万句》这本书,有点意犹未尽,书的前半部分,读到的是杨百顺的抱怨,成熟。后半部分,读到的是遗憾。 书中...

  • 《一句顶一万句》之杨百顺

    1、《一句顶一万句》作者刘震云,河南延津人。该书曾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今天我要说的就是,书中的部分人物故事情节。...

  • 谈《一句顶一万句》中的杨百顺

    这本书还没有看完,但杨百顺的故事看完了。 像这本书里经典台词:每件事都拐着好几个弯。 杨百顺的故事也是拐着好几道弯...

  • 一句顶一万句

    上周开始看的《一句顶一万句》今天刚刚看完, 里面的事情一件绕着一件,里面的人物一个人迁出另一个来, 杨百顺变成了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句顶一万句》原著:想喊丧的杨百顺,撕开人们那羞于启齿的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hws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