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句顶一万句》这本书,有点意犹未尽,书的前半部分,读到的是杨百顺的抱怨,成熟。后半部分,读到的是遗憾。
书中的主要人物,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前半部以人物杨百顺为中心。少年时期,为了不跟随父亲卖豆腐而想着去上学。到了青年时期,与父亲产生矛盾离家出走。从杀猪、染布、破竹、沿街挑水、种菜、再到后来入赘,而卖起了面包。这是杨百顺的工作路程,也是他内心走向成熟的旅程。
杨百顺与他的妻子合不来,倒是与养女吴巧玲说得上话。后来杨百顺的妻子抛下女儿与隔壁老高私奔,杨百顺本来就这么算了。奈何岳父岳母的逼迫,杨百顺只好带上养女巧玲一起出门,假装寻人。想着再外边待够十天就能以找不到为由,然后在家好好过自己的生活。可待到第十天,养女巧玲被拐走了。此后,杨百顺再也没能见到他的养女,那年巧玲五岁。
书中后半部分以巧玲和巧玲的儿子牛爱国为主线。巧玲被卖到了一户没有儿女的人家。到了适婚年龄,在巧玲嫁到牛家之前,喜欢一个开拖拉机的小伙子侯宝山,结婚一事,巧玲是反对的。后来巧玲找了侯宝山,希望侯宝山能带她走,侯宝山犹豫了,对于侯宝山来说,巧玲大概是在闹,但是对于巧玲来说,是奋力一搏。正是因为侯宝山的犹豫,巧玲最后嫁给了牛家的牛书道。
没多久,侯宝山也结婚了,一年后,巧玲心中依旧放不下侯宝山。后来离家出走,追寻侯宝山去了,辗转反侧,巧玲看见了侯宝山。与侯宝山一起的还有他的妻子和孩子,侯宝山变了。巧玲突然明白,她找的侯宝山,不是这个侯宝山;她要找的侯宝山,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在许多年,杨百顺(杨百顺后来改名罗长礼)的孙子罗安江给巧玲寄了一封信。那是得了癌症后的罗安江,巧玲没有回信,罗安江心里犹豫,也没有前去看望。三个月后,罗安江离世。八年后,巧玲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留给牛爱国的便是那封罗安江的信。八年前,巧玲不愿意去见罗安江,可是到了八年后,巧玲见不到了,只好委托儿子牛爱国去寻人。从此,牛爱国便踏上了他漫长的寻人之路。
一时的犹豫,反而让自己留下那么多的遗憾,而且还要带着这些遗憾离开人世。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虽说人的一生,大抵也是要在这样一个又一个遗憾里生活。可是有时候,只要再往前走一步,便不会有这么多的遗憾。
要说我自己活到现在,倒也想不起有什么遗憾,我想不起有什么遗憾,并不是我过得很幸福快乐,反而是我的生活过于平淡,没有波澜。
我想起了我的深圳之行。当我决定去深圳时,并非说我有多么的喜欢深圳,也不是说对大城市有多么的向往。大概是想追逐那份年轻的心,那份激昂。这个决定,在我的耳边萦绕的,更多是劝阻的声音。那些声音来自家人、朋友,要说我没动摇过吗?倒也不是没有,可是我更加倾向于自己的心,倾向于自己的感受。
现在想起来,倘若那会我没去,那么现在我又会怎么想?假使真的没去,现在我应该会想着:“反正以后也会去的,不差那一时半会。”可是当时的我,向往的不是深圳,不是大城市,而是那颗对生活充满期待,热枕的心!
每每想着要做一件事的时候,人们总想着:“没事,有的是时间。”可是当真如此吗?我们忽视了时间的力量。人们总说时间会冲淡所有悲伤的事情,可是与此同时,也冲淡了那以往的心态。待到时间过去后,再去做当初想要做的事。会发现,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所做的事不再是原来的那件事,所见的人也不是原来的那个人。
如果有一天,到了需要做抉择的时候,请先听自己的心。唯有自己的心,才会发出真实的声音。顺从自己的心,有时候反而会让自己变得更加窘迫。但是,顺从自己的心,却不会让自己的人生留下太多遗憾。
所以当你想做一件事的时候,那就勇敢去做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