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这部小说写到第十九章了,写了三万多字。现在感觉写作遇到了瓶颈,很是痛苦。今年的目标是希望创作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至少十万字以上。现在看来,困难还是有一些,主要是对自己的作品不是很满意,所以写作的动力就减弱了;动力一减弱,就像刹车一样慢慢就会停下来,要想再启动得费一番周折。
《土豆》这部小说我主要想通过主人公和一只狗的十年经历,反应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农村的一些变化,乡村青年的命运走势,留守儿童的问题,进而探讨一些深刻的哲理性话题,比如:精神和物质,到底哪一方面更重要?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人生幸福的根源是外在赋予还是内心主动寻找?也许是立意太过宏大,自己目前的文字功力还不能把握,所以显得有些小牛拉大车倍感吃力。
遇到瓶颈的时候,我希望从读书中继续寻找灵感。可是,越是阅读世界名著,越感到信心不足,好的文学作品不仅是日积月累的磨练结果,更是作家天才、阅历、灵感、顿悟结合的产物。下笔如有神,有时候也许就是那个神在指挥着作家写作。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可遇不可求啊!
最近在阅读毛姆的《人性的枷锁》,看似平淡如水的叙述中却夹杂了大量的哲理探讨,体现了好的文学作品经久不衰的价值。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除非你自己找到答案,否则便毫无价值。”
是的,人生的价值不能从别人口中探知,不能从文学作品中获悉,不能在世俗标准下衡量,也不能在外人的评判下定义。人生的价值只能自己去寻找,每个人的价值也只能是一份独一无二的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