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初三男生在教室与同学玩扑克被老师发现,老师邀请家长来学校做沟通教育。男孩母亲显得异常愤怒,在教学楼楼道手掴孩子耳光。在孩子母亲怒气冲冲离开后不久,孩子翻过楼道围墙跳楼身亡。
上海一17岁男孩,在车上与母亲发生争吵,随即开车门跳下卢浦大桥。整个过程没有丝毫停顿和犹豫,可见赴死之心如此强烈。
近年来,孩子自杀身亡的案例不在少数。但是,引人发省的是,家长在孩子走向死亡的“最后一公里”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是力挽狂澜?还是推波助澜呢?
悲剧的背后,孩子的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父母不把孩子当孩子,肆意发泄自己的情绪,罔顾孩子的自尊,是硬币的另外一面。
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从业25年,遇到无数会伤人的家庭,历经数年才将中国家庭的真实状况认识成型,其中的震惊、痛苦,思索和探求不可一一描述,借助此书《为何家会伤人》,让大家对于中国家庭的残酷面貌以及运行机理,有个初步的认知,从而帮助你认识你自己、改变你自己、以及改善你的家庭关系。
一、为什么家会伤人,甚至害人呢?
1、因为家庭关系排序错位,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的核心;
多少人让亲子关系鸠占鹊巢,或者明明知道夫妻关系是重中之重,却做不到理不清。
因为把亲子关系放的太重,一旦孩子出现了问题超出预期,心理就严重失衡,就成了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
2、因为工作和家庭规则错位,以工作的规则对待家庭;
工作和家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运行机制也大相径庭;一贯的工作风格在家庭中可能会水土不服。
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没有重视孩子的感受,而是一味指责训斥,以父母之威压人,成了压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3、因为父母越位,妄图成为孩子的决定者;
父母自我成长缺位,妄图让孩子的成长承载自己的成长,结果让孩子背负太多本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负重前行,要么杀生成仁,要么集体反噬。
二、如何让家为家,不再伤人?
1、理清家庭各类关系模式;夫妻关系优于亲子关系;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
如果亲子关系(包括公婆与丈夫、丈夫与孩子、妻子与孩子)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产生糟糕的婆媳关系、严重的恋子情节。
2、分清工作是工作,家庭是家庭,不把权力规则带回家;
工作和家庭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对待。
在工作中,主要解决的是事情,权力规则是追逐的核心,运作机制是竞争和合作;
在家里,主要处理的是感受,核心规则是珍惜,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核心。
每个人都想去理解配偶,但是常常怀着揣测、评价、出主意的心态,而不相信或者忽略对方的感受,反而越想了解对方,却和对方渐行渐远~~
有时候,对方只想单纯地交流感受,亲密关系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在于交流并相互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
同样的,亲子关系也是如此,交流并且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而不是上下级命令的传递。我们没有权利剥夺孩子的独立、忽略孩子的感受。
3、做好分离管理;
爱与分离,是生命中两个永恒的主题。健康的家庭,充盈着爱,也懂得分离。
人的一生中,父母和孩子有三场分离势必进行:
第一场分离:分娩,孩子呱呱坠地,成为一个独立的自然人;
第二场分离:与妈妈的心理分离,孩子走入恋爱,有了自己的亲密关系,也是关键的“分离”;
第三场分离:与家的分离,有人步入成年,就完成了这场分离;有人终其一生,也无法分离。
无论那一场分离,都是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而只有从身到心,真正分离出来,才能帮助孩子找到生命中属于自我的那盏烛光。不然,妈妈为了孩子而活,孩子为了妈妈而活,“我学习,因为妈妈开心”,“妈妈开心,全家开心”,这种不健康的纠缠毁掉的不仅仅是孩子。
4、不把焦虑传递给孩子;
父母的冲突,不是孩子的错;父母遭受到现实中的困境,孩子也当不了家庭的保护神。
父母自身的成长停滞下来,对自己能否适应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焦虑,但是父母不是通过自身的成长去解决问题,而是将希望更多寄托在孩子身上,结果让孩子承受了双倍的压力。
孩子是孩子,父母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才是正道。
为人父母,总要承担些什么,才能对得起这个头衔;成长就是一把开启未来的美妙钥匙。
内心虚弱,身处父母关系中尤如困兽,迈出勇敢分离的第一步,才能重建一个明亮而美好的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