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朝廷宰相轮流坐
第一节 史嵩之(上)
史嵩之父亲是史弥忠,史弥忠和史弥远是远房堂兄弟关系,史弥忠父亲名史渐,名字虽不好听,但史渐有七位儿子,其中五位中了进士,这就相当了不起了!
史弥远的父亲是史浩,史浩和史渐是堂兄弟。史浩是明州(浙江宁波)史氏第一位宰相,史弥远是第二位,史渐的孙子史嵩之是第三位。所以,到史嵩之这一代,史氏在明州可以说是第一名门望族。
这一节,我们来了解一下史嵩之。公元1220年,史嵩之考中进士,时年三十二岁。此后的仕途基本都在荆襄地区。到公元1231年,史嵩之已经是京湖置制副使了。第二年升为京湖置制使。这当然是因为有史弥远这位靠山的原因。史弥远对嫡系亲属不照顾,但对史嵩之这位远房堂侄格外厚爱。
到公元1233年十月,史弥远死后不久,史嵩之派部将孟珙、江海等攻入蔡州,联合蒙古灭亡了金国,作为灭金的前线总指挥,史嵩之获得了空前的荣誉,至此,即使没有史弥远的庇护,他史嵩之也已经羽翼丰满了。
史弥远死,郑清之接宰相位,起用了一大批名士,时号“小元祐”。但郑清之顺应理宗赵昀,急切地派军北伐入洛阳,结果端平入洛失败,反对出兵且后勤供应不给力的时任京湖置制使史嵩之被免职。
因为端平入洛失败,宰相郑清之也很惭愧,三番五次想辞职。宋朝大臣辞职是常态,有点鸡毛蒜皮的事就提出辞职!当然,这都是表面形式,有谁真愿意将攥在手里的权杖丢掉呢?有的甚至是以辞职要挟皇帝。
郑清之一辞职,结果赵昀将他升为左丞相,乔行简接位右丞相。公元1236年八月,赵昀率群臣在名堂行礼,突然雷电交加,大风不止。世人认为上天警惕,肯定是朝廷内部有问题!再有问题,总不至于皇帝吧?那只能是宰相倒霉。
九月,赵昀免了郑清之和乔行简的宰相职务,后来赵昀又一想,前年端平入洛时,老臣乔行简反对最力,可见他看问题还是敏锐的,于是又保留了乔行简的宰相宝座。
由于赵范玩忽职守,无缘无故将襄阳丢了,被撤职,南宋和蒙古的作战态势越来越不妙,赵昀环顾四周,能指挥作战的人也就史嵩之了,决定还是起用闲置一年多的史嵩之,史嵩之被任命为淮西置制使兼沿江置制副使。
但史嵩之骨子里总有和蒙古议和的想法,南宋和蒙古联合灭金,就是史嵩之派邹伸之去联络的,他觉得和蒙古有老关系 议和这事能成,殊不料,蒙古先是索要岁币,其后又想引诱南宋朝廷投降。史嵩之当然不能答应,而且他思想也不僵化,既然谈不成,那就认真打。史嵩之派出得力部将孟珙。孟珙天将下凡,打一仗胜一仗,而史嵩之也凭指挥有功,孟珙胜一仗,他也官升一级。到公元1238年二月,史嵩之升为参知政事,第二年正月,史嵩之便位列右丞相了。
史嵩之做了宰相,欲效仿他老叔史弥远专权那一套,心思便放在了如何揽权之上了。史嵩之刚任命宰相时,左丞相是李宗勉兼枢密使,乔行简是少傅、平章军国重事。三位宰相,乔行简是老大。可乔行简已经八十四岁的年纪了,能有多大作为?
史嵩之担任宰相之时,赵昀还命他都督江淮、京湖、四川、江西、湖南军马,等于全国抗击蒙古军的前线,全部交给他史嵩之了。但史嵩之并不满足,一心一意排挤乔行简和李宗勉。乔行简年老,没精力和他争,一门心思要辞职;李宗勉身体也不行,知道史嵩之圣眷正隆,不想和他争。结果,三位宰相中,排位最后的史嵩之倒成了真正主事人。
乔行简连续上章十八次要求退休,赵昀终于答应。公元1240年九月,乔行简正式退休,三个月后,李宗勉病故,史嵩之成了唯一宰相。
佐料:《宋人轶事汇编》卷三十六“乔行简”第1条,记载了一则趣事,我们欣赏一下。
乔行简是浙江东阳人,未中进士前,每夜提着一油瓶,买四五文油,放在褙子衣袖里,拿回家点灯读书。东阳县有位周押司,看到后,有心捉弄乔行简,故意不小心碰到他衣袖里的油瓶,弄得乔行简满袖油污,狼狈不堪。
乔行简考中进士后,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做了浙东路的大帅。一日,东阳知县到浙东上缴夏布丝棉,乔行简批示:“命东阳知县半月内押周押司到浙东府衙。”
东阳知县大惊,不知何事,又不敢违抗,忙回县执行。周押司叫苦连天,自认必死无疑。周押司到浙东帅府后,押解军校复命,乔行简也不处理,也无其他安排。半月后,幕僚再提醒乔行简,那位东阳周押司还没处理呢?乔行简说,不急不急。
又是过了半月,乔行简这才命人将周押司押来。乔行简轻松问道:“周押司别来无恙啊!”
周押司心知肚明,连喊饶命。乔行简指着大帅座位道:“这个座位,只要是秀才,都有机会来坐,你以后不要欺负穷秀才了!”乔行简说完,送一千贯给周押司压惊,放回!
周押司此行,定然惊吓不小。乔行简是不是很有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