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校园文学读史社会热点
精彩纷呈宋王朝(第四部,第十一章,第一节)

精彩纷呈宋王朝(第四部,第十一章,第一节)

作者: 司马吹风 | 来源:发表于2022-09-18 07:32 被阅读0次

                    第十一章 端平入洛起风云

                              第一节 议入洛

    宋蒙联军攻破蔡州后,按照双方事先约定,宋军和蒙古军灭金后各自撤退。宋将孟珙将完颜守绪的遗骨、战利品及张天纲等俘虏运回襄阳京湖置制司。

    京湖战区总司令置制使史嵩之大喜过望,立即捷报朝廷,同时将孟珙缴获的完颜守绪遗骨、印玺、玉带、金银牌并俘虏张天纲、完颜好海等献送临安。随后史嵩之命孟珙屯襄阳,江海屯信阳,王旻屯随州,王安国守枣阳,蒋成守光化(湖北老河口),杨恢守均州(湖北丹江口),增兵守边,经理屯田。

    史嵩之捷报及战利品、战俘送至南宋京师临安后,举朝上下激动不已,一片欢腾,一百年的大仇得报,庆祝活动不值得大搞特搞么?唯有监察御史洪咨夔清醒地进言道:“完颜守绪遗骨,不过是几块朽骨而已,用盒子装了,命大理寺葬了,再将灭亡金国的消息祭告太庙就行了。如今金国虽灭,邻国(指蒙古)却强大起来了,形势犹如抱虎枕蛟,随时可能遭遇不测。我们应该将精力放在加强边关守备上,岂能掉以轻心、大张旗鼓来庆贺?”

    理宗赵昀此时尚有励精图治的雄心,采纳了洪咨夔意见,命太常寺主簿朱扬祖、阁门祗候林拓到洛阳去祭扫祖宗八陵(指北宋赵匡胤、赵光义等八帝陵墓),适当修缮供奉。对战利品的处理,仅用完颜守绪遗骨祭奠太庙,然后将遗骨收藏于大理寺狱库;对战俘张天纲等人则交临安府审讯。

    史嵩之因灭金之功,被提拔为知枢密院事,位列执政,进入朝廷班子。史嵩之还想建立新功,上言赵昀,提议乘此良机,收复“三京”。宋朝三京是指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西京河南府(河南洛阳)。北宋灭亡后,“三京”此前一直控制在金国手里,此时金国已亡,按以前和蒙古的口头盟约,河南应归还大宋。可蒙古撤军时,并未履行盟约,既然蒙古国爽约,且已撤军,我们是不是应该主动一些?史嵩之是这样想的!

    恢复“三京”是南宋梦寐以求之事,但现在面对的是新对手蒙古国,想又想,怕又怕,赵昀拿不定主意,召集百官集议。

    结果,朝中大臣如参知政事乔行简、新上任的礼部尚书真德秀、监察御史洪咨夔及魏了翁、赵屡常等都极力反对,唯有宰相郑清之赞同。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很好理解。史嵩之是史弥远侄子,史弥远死后,赵昀亲政,清除史党,重用真德秀、魏了翁、崔与之、洪咨夔、王遂、李宗勉、杜范等人,号称“小元祐”,意思是说,起用的贤臣可以和宋哲宗赵煦司马光主政时比肩,贤臣毕集。

    这些贤臣深受史弥远迫害,自然不会和史弥远侄子政见相合。而郑清之是史弥远一手提拔的,力挺史嵩之也在情理之中。

    乔行简当时带病告假在家,听说此事后立即抱病上书,洋洋洒洒一千多言道:“自古英明君主,欲恢复进取,必须选将练兵,丰财足食,然后举事!如今边面辽阔,出师不止一路军,陛下大将,能独当一面者有几人?勇猛善战者有几人?智略善谋者又有几人?陛下兵卒,能征战者有几万?能分兵出征汴京、洛阳者有几万?留守两淮、襄阳者又有几万?……兴师十万,日费千金,千里馈粮,士有饥色。”

    知官告院张煜认为:“蒙古并非金国可比,当选将、练兵、储财、积粟,巩固边境。”

    真德秀道:“调江淮精兵守无用的空城,运输江淮粮食来治理不能耕种的废墟,显而易见的利益看不到,根本的弊端一眼所见。”

    一边是贤臣,一边是自己的老师和宰相,赵昀没想到群臣越商议,他这位皇帝决策越艰难,正在摇摆不定之时,赵范、赵葵兄弟也上疏朝廷,力主乘时抚定中原、守备黄河、占据潼关、收复“三京”。

    赵氏兄弟为什么有这个想法?此时赵葵为淮东置制使,镇守扬州;赵范为沿江置制副使主持工作,镇守黄州。两人虽然平定了李全之乱,可是灭金之战,赵氏兄弟置身事外,要想在政治上强过史嵩之,唯有收复中原一条路了。

    另外,赵氏兄弟手下有位叫谷用安的人,本是金国降将,他极力游说赵氏兄弟,提出利用金国灭亡,中原地区处于蒙古势力“真空区”的有利机会,收复黄河以南地区,凭借黄河、潼关有利地形可抵御蒙古大军。

    因为金国就是靠着黄河、潼关防线与蒙古作战,持续了二十年之久,所以赵氏兄弟很心动。鉴于赵氏兄弟并非史弥远余党,赵氏兄弟提出这个方案后,贤臣们有选择性地集体哑声了。这时在外的武将又提出了反对意见,知安丰军杜杲道:“淮河两岸闹蝗灾,民众贫困,中原赤地,无粮可收集,如果调南方粮食到北方,必成心腹之患!”

    淮西总领吴潜道:“河南攻取容易,屯守艰难,军费开支,何止千万?民众贫穷,难以负担,恐怕激起民变,收复‘三京’,岂可轻易行事?”

    最有意思的是史嵩之,见文臣普遍反对自己出兵,自己建功无望,对赵氏兄弟的出兵方案,也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他认为京湖地区连年饥谨,无力承担进攻任务,而河南连年兵祸,要在当地获得补给也不现实,又提出了反对意见!

    史嵩之一反对,很多文臣也相应改变看法,支持赵氏兄弟出兵,而赵昀此时也有一腔热血,见多数文臣支持,遂下定决心,打算大干一场,以此恢复祖宗的荣光!

    大宋很多时候都有这种悲哀!南宋朝廷时候,文臣不缺,武将也不缺,所缺的就是团结一心。他们往往将大把精力花费在内斗内耗上,不管是贤臣之间,还是贤臣和奸臣之间,都是如此,而奸臣之间更是如此!

    佐料:《宋史纪事本末》记载了临安府审问金国俘虏张天纲的过程,我们了解一下。

    知临安府薛琼讯问张天纲道:“你还有什么脸面到这里来啊?”

    张天纲回答道:“国家兴亡,哪朝哪代没有发生过?我金国虽然灭亡,但比你们徽宗、钦宗二帝如何?”薛琼真是自取其辱!

    薛琼恼羞成怒,斥骂了张天纲一顿,要他写自供状,自供状里涉及到完颜守绪,薛琼便要他称完颜守绪为“虏主”,张天纲道说,要杀就杀,何必写什么供状?张天纲都用“故主”称呼完颜守绪,薛琼拿他没丝毫办法。

    薛琼将审问情况上报赵昀。赵昀决定亲自召见张天纲,问道:“你真不怕死吗?”

    张天纲从容回答道:“大丈夫只是担心没有死得其所,有何可怕?”说完请求赵昀赐死。赵昀反而对张天纲敬重起来,后来张天纲不知下落,但他被杀的可能性很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彩纷呈宋王朝(第四部,第十一章,第一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ye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