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脑子不想思考,找了一些读起来轻松的书来看,内容很自然地就是漫画和小说类。前面看了几本觉得没什么意思,看到系统老是在推荐《小巷人家》,就点进去看了。果然对得起推荐,书写得很不错,是一本中篇小说。讲述了两家人因为时代地变迁所发生地事,里面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大事,就是一些家里长短和邻里事。
几十年来的变化太大,传统的家庭矛盾和社会变化下,一代人的成长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从中能窥探到自己小时候和成长中的不少痕迹。虽然年代差异有一些,但地区和家庭环境的不同,能引起一起共鸣。书中描写的是90后的父母辈,一些社会变化也正是我小时候发生的。看完全书,我只感叹以前读书有工作或者工厂的父母辈的确在眼界和思想上比农村的父母辈要强得多。
八几年那些思想在前端的文化人和知识分子就很有远见地让自己的子女读书上高中考大学,而不是和普通的工人家庭一样让孩子读中专或者技校,更不要说农村家庭里的父母了。我中学时已经90年代末了,中专技校已经早就不包分配了,但农村家庭和普通工人家庭仍坚持让孩子报考中专和技校,除非学习好得不得了能进非常好的重点高中,否则普通高中就是下下之选。因为在他们眼里,高中读完要是考不上大学就是白读了,谁也不知道风向在后来变化如此之快。
我印象最深刻就是母亲经常对上中学的我嘀咕,说同村谁谁(我的小学同学)没读书了,去学手艺了(缝纫工),然后可以进工厂打工,补贴加用了!一直到后来我高中时时常被骂是“讨钱的,花了他们很多钱”。最后又发生了一些事,我没绷住,放弃了高考,选择远走他乡打工。
现在再看这个本书,里面很多矛盾或许我以前不能理解,现在再看就一目了然。作为普通人的我无法改变父母辈的认知,也明白当初母亲对不甘的我说:“你要怨就怨你为什么要生在这样的家庭!”是啊,我不能选择我的出声,但可以选择我的将来。现在我也人到中年,很多东西改变不了。也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但起码我一点点的努力,希望能成为我孩子的阶梯,助他们能走得更高更远。而不是无奈,还要盼着他们来帮我减少家庭负担。
就像书中林父说的:读书不一定能让你过得很好,不读书也不一定就过得不好;但是读书一定能让你有更多的思考和选择,看清路的方向,而不是不知所措,盲目地随大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