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面对问题,不要逃避和害怕,在解决问题激发我们的勇气和智慧,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能够使心智不但成熟。然而大部分人都害怕承受痛苦,遇到问题落荒而逃,或者选择忽视和逃避问题,等待问题自行消失。解决问题需要自律,自律的四大原则包括: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而自律的原动力是爱。
关于爱,作者不仅只局限于男女之爱,而认为爱是愿意为他人努力从而达到自我完善和帮助他人完善,爱能超越自我界限,爱是行动不是言语。
男女之间的热恋只是出于动物的性本能,自我界限的崩溃,形成与真爱相似的错觉。头晕目眩的恋爱阶段终将终结,美好时光也不再,激情消退,自我界限又恢复原来的状态,以前意识不到的对方的缺点、坏习惯逐渐显现出来,生活的小摩擦不断,仿佛爱情变了质,只好分开或者永远仍受这些痛苦和折磨。然而实际上,这时候才是爱真正开始的时刻。应该面对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共同努力去解决。真正的爱是自我界限的不断扩充,而不是崩溃。依赖性也不是爱,爱的对象对于自己是完全独立的个体,尊重差异,不将自己的想法和意识强加与他人身上,看做是自我的延伸,体察彼此的真正的需要。我的疑惑在于当热恋的盲目褪去,如何去理性对待和处理前后这两种巨大的差异,如何在差异中仍然相爱和尊重,如何去调节在差距面前的失落和不适?或许我谈了一次恋爱就知道了。有时候这种差距是不是沟通后也无济于事,单纯地不合适最后分道扬镳。几个月前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觉得三观异常契合,相见恨晚,分享自己的一切,自我界限崩溃,但是现在发现其实有太多不一样,有时候谈话难以为继,不知道如何去处理这样的矛盾。纠结中。
但是我还是不能够理解什么是既爱自己又爱他人?有一句话是人只有先爱自己才能爱别人。我想作者说爱自己也爱他人的原因是因为心灵的完善不是单指自己,还包括他人的成长。但是我不能理解爱自己和爱别人的顺序,难道是因为只有自爱自重,知晓和理解自己的需求,尊重自己的个性和愿望,追求独立自主。书中原句“我们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绝非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愿望。放弃真正的自我,我们就无法进入爱的至高境界。至高境界的爱,必然是自由状态下的自主选择,而不是亦步亦趋、墨守成规,不是被动而消极地抗拒心灵的呼唤”
爱的对立面不是恨,也不是不在乎,而是懒惰。这个说法很新颖。生物进化是违背世界运行规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熵。懒惰就是人类的熵,抵抗进化的力量,排斥心灵的成长。因为爱需要努力才能达到自我和他人的完善和成长,需要克服困难去改变,克服面对改变,面对未知的恐惧。成长需要不断有勇气去改变,突破原来的自我,不断地与熵作斗争,然而大多数人由于恐惧和懒惰,只想维持现状,哪怕现状使他痛苦不堪,也不想通过延迟满足感面对未知的痛苦,使心灵获得解放。成长需要勇气和决心,以及诚实地面对自己,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真正的问题,而不是因为懦弱和恐惧一一否认真实的自己,拒绝潜意识的召唤。
意识的对立面还有潜意识,藏在模糊潜意识里的自我才是真实的自我,而我们常常被具体可描述的意识所欺骗,偏离真实的自我。经常说的倾听自己的声音是否就是捕捉住潜意识不经意透露的自我?
然而意识可以和潜意识达成一致,那就是我们获得新的认知或真理的时候。不断的自我反省能够促使潜意识浮上意识的水面,使潜意识变成意识。响应潜意识的召唤才能使心灵和行动达成统一和一致,从矛盾与挣扎中解脱,获得心灵的力量,能够看清周遭的一切,熟悉个人行为的动机和后果,我们心眼明亮,了解人生的真谛,清楚我们在说什么,在想什么,做什么,拥有驾驭人生的强大力量。
本书说到的神奇的力量是一种同步行为,用概率学难以解释,这种概率几乎为零却常常发生在生活中的行为。我们要善于捕捉到这种神的启示,因为启示绝大多数都会带来好运,关键是善于捕捉到好运。每个人都有机会与好运不期而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并把握住。这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思想或行为才能轻易捕捉到呢?我想大概是时常保持好奇心,而不是麻木地生活,勤于思考,偶尔不按常理出牌,对不寻常的事物保持一定的警觉,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微小的事物和变化吧。
不断听从内心的声音的召唤,会带来孤独之感。成长之路,心智成长之路都不平坦,需要自己一个人走完,只有忍受孤独的寒冷,才能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
��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