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去冷饮店吃一个雪糕喝杯无糖奶茶,已经成了我和娃消暑的惯例。
他每次都会一边舔着雪糕,一边认真地观察奶茶店的小哥哥小姐姐们是如何制作奶茶的。看着他们一会儿打水果汁,一会儿从一堆瓶瓶罐罐里倒出不同的调料,一会儿铲冰…两只手像马戏团表演杂技似的,在不同的球之间穿梭,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我问他,等他再把手部的控制力增强一点,就帮他联系一份这样的暑假工可好?他欣然答应了,只是略感怀疑的表示,自己还没学会,会不会有人教他。我说,你多操作几次就会了,不用担心。
晚上,让他自己去买菜,自己切菜炒菜。虽入三伏,全身汗透,他也还是成就感满满,四处发他的成果照片。但我知道,假若这件事情变成了一日三餐的任务,或是养家糊口的工具,他还会有如此热忱吗?未必。
在我们聊制作奶茶的工作时,原本因为下午有些疲乏而总是找各种时间空档,去刷几十秒手机的小哥哥姐姐们,因为看到这个小朋友如此感兴趣而面露微笑。似乎这份工作又没那么繁琐和无聊了,或许又为了自己这份工作能给人们的夏日带来一份凉意而略感骄傲。
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唯有在培训机构时,觉得那似乎像自己的一个精心养育的小孩子,也有着某种未知的压力和责任,所以热忱一直维持了很久。甚至觉得如果情况允许,这就是我能干一辈子的事情。之前的工作,要么是因为同事们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而可以将工作的无聊忽略不计;要么就是迫不得已,各种限制下不得不暂时呆着。目前的工作也是因为有着某种便利,而且做的事情是全新的探索,公司也给我足够的时间和充分的信任去研究和学习,暂时就还没有觉得无聊。如果在日后,慢慢地把部门的人手和制度建立起来后,责任卸下之后,会不会又会陷入无聊的困境,我不得而知。
《故事》中提到“一种对人生根本价值的认识”,要知道“什么东西值得人们去为它而生、为它而死”。也就是要将自己的人生编写成一个不只是照着模板填空的剧本,我们必须寻找到某种值得为之奋斗的深厚情感。
回到未来孩子们可能从事的工作上,我寻思着,如果他们未来,欲望上控制得当,经济上安排合理,便有机会更多地遵从自己的意愿,不止重复上一辈或整个民族定义出的“正确活法”。那么,在他们对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之后,是否都能找到一份虽然工作着,却不觉得自己是在辛苦工作的事业呢?
就像昨天看的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主角被乱枪击中,而他只专注于自己的那最后一发子弹有没有击中炮弹,有没有成功炸桥。最后,虽然坠落桥底,脸上却仍然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但这种人生剧本,也不是人人都能编写出来的。大部分人恐怕,也还是不断在新鲜和无聊里重复循环,就像如今米国的辞职浪潮那般。所以,未来孩子们大概率还是重复了前人的生活,只不过行动成本更低,而使得频率更高了而已。
世界的底层逻辑不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