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物语言,解开“愧怍”的一把钥匙

人物语言,解开“愧怍”的一把钥匙

作者: fcb12615e0bc | 来源:发表于2024-04-30 22:25 被阅读0次

    作者张奎

    《老王》是杨绛先生写的一篇散文,语言很平实,但语言又有深意,细细咀嚼,好多语言背后大有乾坤,尽管是散文,却很有小说的意味,因为小说往往带领读者思考当下和生命,这篇文章关注更多的是人生和社会,读后久久不能抹去的是对人性的追问,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自我的反思。

    老王的性格特征很鲜明,他可悲的遭遇值得读者深切同情,他的身上最引人注目的标签是孤独。文章有很多地方写到了老王的孤独,如他的住所荒僻、蹬三轮单干、病重时没人照顾等等,其实,他的孤独在这篇文章中几处人物的语言描写中更加清晰可见:

    一、从老王的话,读懂老王的孤独。

    文章第二自然段中大篇幅的文字是在转述老王的话。老王的这些话语,有的是间接转述,有的是直接转述。作者为什么要用直转述和间接转述呢?显然,只有老王经常念叨的或者对杨绛印象深刻的话,才会直接转述:“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进不去了”,“人老了,没用了”,这些多是老王自嘲的话语,这些话语大致意思是在说自己反应迟钝、老了不中用,显然都是脱离队伍的,如同离群的老雁,努力得飞却依然入不了群。

    老王认为的最大的孤独应该是没有亲人的依靠,“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人亲人。”从老王的这番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哥哥离世,老王还是有两个侄儿在世的,可是两个侄儿“没出息”。“没出息”,老王应该不止一次地感叹、抱怨甚至愤怒,可以想象,也许因为他的侄儿游手好闲气死了哥哥,也许他的侄儿不思进取、坐吃山空甚至从老王这里明要偷拿惹怒过老王,也许他的侄儿触犯法律影响了败坏了家里的名连累过老王。活着的侄儿比死去的哥哥更让老王伤心,活着的能有什么用呢?只能让无依无靠的老王的孤独更加雪上加霜罢了。

    作者问起老王的家,“他说,住那多年了”,老王没有正面回到那里不是他的家。老王不把那个住的地方当成他的家,因为那里缺少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温存,那里与老王每天朝夕相处的是“荒僻”、“破落”和“塌败”,这如同老王的内心,没有亲人的呵护心里长满了荒草,这荒草长在荒僻的地方,很少看到洒满的阳光;他的心里早就被生活的无奈折磨得千疮百孔、破败不堪,可是没人在意他内心的残败,没有人收拾、打理他破败的内心。“住那多年了”,是无可奈何地在那里蜗居着,没有去处,没有办法,就这样,好多年就在那住着,好多年就忍受着这样的荒凉和孤独。

    二、从周围人的话,读懂老王的孤独。

    在老王的身边是有一些人的,比如同事、熟人、乘客,可是这些人并没有驱散老王的孤独,他们也没打算驱走老王内心的孤独。文章第三自然段写到了身边人对他的态度,嫌弃他是只有一只眼,担心安全,不愿坐他的车,老王失去了大量的客源,而能坐他车的,会是什么人?贪小便宜的?没有办法非做不可的?总之因为老王的一只“田螺眼”愿意接近他的一定很少很少,没有多少生意的三轮车夫内心是慌忙的。

    熟悉他的人评价他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这样的评价都是他们凭空的猜测。可是,这样的评价足以把老王的内心变得异常沉重。没有人愿意接近年轻时候不老实的老光棍——曾经行为不端的人,他的言行说不准什么时候会给身边的人带来伤害;没有人愿意接近害了什么恶病的瞎子——身体上有问题的人,说不定恶病随时会传染。恶病是不是恶报的结果?这样说来,老王的不老实铁证如山。身边的人不愿接近老王也在情理之中,甚至老王也会自动屏蔽他人,切断与他人的联系,老王的孤独受到来自外界和内心的双重压力。

    三、从杨绛的话,读懂老王的孤独。

    杨绛用知识分子所特有的悲悯之心走近了老王,与他聊天,照顾他生意,但是,作者却从没有真正把老王当作朋友,她给予老王的除了怜悯,或者说是同病相怜的理解外便没有别的了。

    文中对将死的老王描写得很详细:“直僵僵”、“面色死灰”、“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每一处描写都在暗示老王即将死亡的结局。可是杨绛看到老王,却这样问老王:“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作者问老王的话其实就是个客套话,枣庄想得到的回到就是肯定的:“好多了!”,杨绛也在潜意识地避开老王身体的话题,或者结束谈话,她没有真正关心过老王,以前的关心也许都是说都是虚假的样子?

    谢了老王的香油、大鸡蛋,老王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作者也赶忙解释:“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两个“赶忙”不难看出双方都很着急,老王是想着急说:我不要钱,一个将死的人要钱有什么用呢!我要你能把我当朋友,别那么生分、客气!我特别需要的是一些体贴和温暖。杨绛很着急,杨绛想的是绝不能占老王的便宜,老王是生意人,不能让他吃亏,只能用钱来弥补。杨绛给老王钱,他们之间依然还是生意之间的交换关系。杨绛从未把老王当成自己的伙伴、朋友。

    而老王却一直以为杨绛跟别人不一样,她给了老王尊严、温暖,甚至亲情,只不过这只是老王的一厢情愿,杨绛给老王的两处表达,注定是老王孤寂的内心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棵稻草”。所以,杨绛愧怍。

    孤独的老王需要理解和陪伴,需要得到灵魂的平等问候,在若干年后,杨绛一定更深刻地理解了老王,看似曾经帮过老王,却好像又没有帮过他,还伤害过他,甚至是深深地伤害了他。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杨绛的愧怍最大的价值也许就是在于告诉人们:人性的冰冷能让一个人全部的世界都结冰。

    杨绛最大的愧怍应该是对老王保持着距离的冰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物语言,解开“愧怍”的一把钥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icf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