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了一部综艺,《我家那小子》,
主要讲男演员的日常生活,母亲作为观察员参与,
节目男演员朱雨辰的妈妈的表现,
让我觉得震惊,甚至有些恐怖

听着是不是很感动?
如果不是在儿子抗议还要逼着他喝光的情况下。
朱雨辰去剧组,妈妈全程跟随,走到哪儿跟到哪儿,这样心里才踏实,
监控儿子在博客的每一篇文章,看到抽烟马上打电话,“你为什么要抽烟”?后来朱雨辰再也不敢写博客了,
不让儿子接武打戏,因为不想看到儿子被打,
干扰儿子的每一段感情
她说:“我是用自己的生命对待儿子的”。


如果要选一句孩子最讨厌父母说的话,
一定会是这句——我们是为你好。
中国的父母大多有一个通病,
把自己给孩子规划好的人生,强加在孩子身上,
而且还用各种理由不允许孩子拒绝。
“我们是为你好”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以后你会明白的,听爸妈的没错”
“你敢不听话,我们就和你断绝关系”
他们总是用着各种手段,
企图让孩子按照他们的想法过完一生,
但是拜托,孩子的人生不应该是他自己的么?

《如果能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要定制吗?》,
很多家长看到这个主题都说当然要了:
我的孩子要品学兼优,
我的孩子什么时候读书,什么时候毕业,什么时候出国,什么时候娶个好老婆,都要安排的明明白白。
而生活从小被安排的妥当的傅首尔却这么说:

孩子按照你的想法过完一生,却过的不开心,
那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孩子不开心?
当然不是,每个父母的初衷都是为了让孩子过得更好,只是很多人方式错了,父母的控制欲,也许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那在孩子的人生规划中,
父母要扮演什么角色呢?
1
划清楚家庭和孩子的界限
父母彼此相爱,
家庭稳定才是对的教育。
很多人都把孩子看得太重要了,
逾越在家庭和婚姻之上,
全身心地对待孩子,
反而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压力,
永远要面对父母期待的目光,
考试没考好要愧疚,
做错事情怕父母责骂,
选择要听父母意见,
活成了父母心中的“乖孩子”,
是人生莫大的悲哀。
作为父母要知道,
孩子在家庭不是第一位的,
彼此的关爱才是。

对待孩子需要尊重
“孩子还小,他懂什么”,
这句话是不是经常听到?
很多父母都用年龄和阅历要束缚孩子,
大人永远是对的。
但是时代发展如此之快,
什么阅历和经验,
只能作为一个简单的参考,
在不违反道德和法律的前提下,
孩子的人生不需要你的干预。
看很多《爸爸去哪儿》之类亲子综艺,
你会发现里面受欢迎的小孩,
他们的父母教育都有一个特点,
就是对孩子示弱。
学会示弱,就是学会尊重,
让孩子觉得他被需要,
他对整个家庭有贡献,
自然会更加有担当和独立。

学会倾听孩子的诉说
《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有个例子:
有一天,我女儿照镜子说,“我丑的像一直猪!”
我立即大声宣布:“你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
结果女儿很不高兴地看了我一眼,然后摔门出去了。
我的安慰看来不合时宜,
也许,她只是希望我留意她的感受。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
我们常常急于提供建议,
安慰,或者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
反而忽略了孩子本身的想法。
当他和你说,“爸爸妈妈我不喜欢这样”的时候,
你就应该有所警醒,
而不是打断他的话,用一句你懂什么,
扼杀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本期推荐书籍《非暴力沟通》,
不管是对孩子、父母、还是情侣,
沟通和说话的方式,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们相处的模式,
非暴力的沟通,
才能让生活变得有所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