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最近很想讨论的一个问题,所以也就顺势写在了这里。
我不是想简单的批判读书无用或是夸大它的地位,而是想谈谈一个现象:我们永远无法否认自己会在很多年后,在街上遇到当年成绩差你很多的老同学,而如今他却看上去容光焕发,春风满面。
读书真的有用吗?如果有用,为什么当年成绩差甚至辍学的人现在混得比你好?读书真的无用吗?如果无用,好像也没法解释为什么那些成功人士总是在捶胸顿足地告诫年轻人要好好学习。
读书有用,很有用很有用,但是它并没有那么神圣。
总的说来,读书是用来降低成本的。我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多年来无数位行业精英和研究学者经过实验总结得出的,也许别人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十来年才总结出的一本经验,老师在学校半年就讲完了,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试错成本,也就节省了大量时间,而对于年轻人来说,时间比金钱更有价值。
而那些早早进入社会的人呢,在你学习时,他们可能在见客户,拉单子,甚至在夜半回家后还在挑灯苦读自己在学校欠下的知识。因为读书实在是掌握一门技能最简单的方式,以较短的时间大量吸收精华,这就是为什么读书被那么推崇的原因之一。
但是这并不就代表着读书有百利而无一害,有一个词叫“学以致用”,“学”这件事只要你不准备当研究员的话,都是拿来“用”的。即便你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如果你不会用的话,也是白搭。所以这也就引出了读书在实践方面的劣势:纸上谈兵终不如身体力行。别人在社会上通过大量的实践和试错得到的知识远比我们在学校听老师说的一句话要记忆深刻得多,这种财富就是读书给不了的。
以上讨论的种种,基本上已经回答了我最初提出的那个问题,但是我还想就最开始的那个现象补充几句。
每个人都无法用一时的成绩衡量,就像我们无法用一个词语去完整的形容一个人一样。当你在街角与一个人擦肩而过——即使你并不认识他,你能看到的是他此时此刻的面貌,看不到的是他此前经历过什么。此刻的“果”是怎样,必定是当年种下了相应的“因”。每个人做过什么,经历过什么,都会如实反映在每个人身上,无论如何选择。所以,细细想来,这很公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