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报道,说贾平凹先生的《废都》已经重新出版了(我忍不住立马下了单)。
负责出版工作的何建明先生对记者谈起此书再次出版的前前后后,感慨万千:压了17年,我帮贾平凹重出《废都》,期间有很多事情需要探讨、协商。其中关于原著中的“□□□”是否改动讨论最激烈。改还是不改?若要改的话到底怎么改呢?是删掉还是用其他什么替代?还是让平凹“续写”出来?这是一个重出《废都》的焦点。
如何来解决?最好的办法还是由平凹先生来解决。何建明先生说,平凹到底是个识大体的人,他竟然同意把□□□改一下。——平凹选择了用省略号处理的方法。
其实,包括平凹本人在内的行家们都认为,当年《废都》的□□□里到底装的什么东西,这是广大读者最关心和关注的。
□□□表述,弄得读者的胃口吊到天上去了!
装的什么?□□□像一个四方的门框,又是一个封闭的四合院,更像一个中国传统的紧闭的世界——这就是男人与女人之间的性欲问题,它神秘而深不可测。
中国传统观念中对“性”一直持着保守而含蓄的态度。在文学表达上,也以“与其说出来,不如留给读者去想象”的观点。从美学的角度上看,想象力可以修补、完善甚至美化现实生活的。“把读者的胃口吊起来”的“□□□”是最富想象力的创意,把“想象力的张力”扩大到了极致。
“想象力”的词义是这样的——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是在你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首先要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生存经验;其次要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好奇心;再次,应善于捕捉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产物,进行思维加工,使之变成有价值的成果。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宇宙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这段简洁的话语,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爱因斯坦本人就是实践这一句话的典范。
还有其它事例同样说明了想象力的无穷魅力——
早在民国时期,中国的两份杂志,1908年的《天津青年》和1910年的《新中国》便分别期望中国百年之后也能举办一场奥运会、在上海举办一场万国博览会。这两个梦想,分秒不差的实现了。
古时候在很多人都希望跟远在千里的亲人对话,当时也有很多方法,写信、飞鸽传书等,可是这些方法等待时间过长,还要担心亲人是否收得到。后来,在美国有个人就想:“是否可以在两个杯子之间拉一条线,这头说话,那头听,就是这一个小小的想法,他就不停的去想,去实践,结果就在1875年6月3日发明了第一部电话,他就是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
人类一直希望自己像鸟一样能在天空中自由的翱翔,当时有很多想像,同时也发明出了很多可以在空中飞的东西,比如中国的风筝等,可是这些东西没有一样是可以带人上天的。一百多年前,就在当时美国有两位年轻的兄弟突发奇想做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模型。经过上千次的实验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这两个兄弟就是后来大家都熟悉的莱特兄弟。
随着现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也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一回家就有饭吃,还幻想着不用打扫卫生等。1958年恩格尔伯格发明出了第一台机器人。虽然现在机器人还不能帮人类做什么,不过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实现这样的梦。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可谓是科幻小说的开山鼻祖,令人惊叹的不仅仅是他精妙的文笔,曲折的情节和离奇的故事,而是他在十九世纪就想像出来的电器用品、家具设施,在人类步入二十一世纪后,全都梦想成真。
和中国的动画片相比,有着天壤之别的《哈利、波特》,冲破了传统的规则,将不可能的事写到生活当中去。正是这种“ 胡思乱想”(即想象力) 迎合了儿童的思想,启发了儿童去想象。,同时培养了儿童的想象力。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刚刚结束,大家对教育体制的讨论相对较多,对学校教育方法也议论热烈。相对而言,我们的教育方法从古代开始,就把背书当成了学习的重要手段。对想象力的培养和锻炼关注太少,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创造力上相对较差。
当前我们的教育确实需要注重对孩子们想象力的培养。
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曾说:人最重要的就是想象力,想象力是所有能力的来源。人们依靠想象力来获取知识,而不是依靠知识萌生出想象力。
由此,“想象力”的魅力不言而喻了!从平凹先生的“□□□”所想到的
网友评论
收录专题
也喜欢听书,可以缓解眼睛疲劳,还可以催眠😊🌹
亲,晚安!
晚安!😊🍎🍓
多多来访指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