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木的影响

作者: 夏欣雨 | 来源:发表于2017-07-05 16:51 被阅读0次

    ——读《心理罪》系列丛书有感

    第一次对《心理罪》产生强烈的好奇,是源于一个叫做张毅琳的男孩子。后来,《心理罪》系列丛书开始在班里广泛传阅,疯狂到几乎班内书迷们人人都在谈论这个名叫方木的人的故事。尽管那时我还没有开始开始去认识“方木”,但他已近很好的吊起来我的胃口。

    方木的影响

    平常喜欢一些心理系列的图书。可是,方木这样的人物,我还是第一次见识到。

    最开始同《第七个读者》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残忍可怕的心理恐吓、细腻血腥的文字描写,半夜看时不免心惊肉跳、神经兮兮。兴致盎然的看完第一本书后,兴趣驱使着我的内心开始探寻第二本的故事。

    《画像》的出现,使我养成了一个习惯。以前同人说话不敢一直盯着对方的眼睛。而现在,我则喜欢在大街上尤其是热闹繁华地带,找一家奶茶店,坐在窗边,看路上各色行人来来往往,奔走于车水马龙之间。

    《教化场》,更是令一向喜欢小朋友的我,再和他们相处时,有些拘谨。或者说,是小心翼翼。在大庭广众之下,经常看到因孩子们的调皮捣蛋不听话,而接踵遭到父母的责骂;只有极少数人,会去向孩子耐心解释,他们究竟因为做错了什么而受到责骂的时候。我总是在想:这样截然不同的两种成长方式下,孩子们在这样年幼无知的年级里,已经有了多少本质的不同……

    方木的影响

    伴随着方木的成长,我也在慢慢长大。当我开始意识到班主任一个看似随意的座位调动,实质有多少“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考虑时。我开始朦胧的理解《暗河》中,警察取证也需要一些背后势力、旁门左道。现实世界里的勾心斗角、人心险恶、黑暗势力,在《暗河》中也是赤裸裸的袒露在我眼前。不管我是否愿意,也不在乎我是否还是那个只愿意相信童话的小女孩。黑夜中一丝微弱的光照撕开了一道裂口: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

    与每个人的相遇,就是为了有朝一日的分离。不管是战友、同事、亲人还是对手、情敌,都无法逃离这个怪圈,没有人陪伴你长久。这让我不禁想起一句话“永远,只存在于诗和童话中”。

    作为结局而讲的《城市之光》,于方木而言,有过一刻的动摇也好,于我而言,是一次人性道德考验也罢,心中总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善恶有报”不是成年人们从小就教我的人性根本吗?城市之光的存在,不也确实是在为C市惩恶扬善吗?变态的数学老师、忤逆的不孝子、不愿主动承担的小区业主……这些虽然是孙普的女友在时隔九年之后为孙普报仇的一个利用,可城市之光是每一个人想要借刀杀人的“刀”,并且他也愿意做这样的一把利刀,警察何不成全他。甚至在法官一案中,每一个“点赞”的市民都是凶手,按照人道主义,不要都抓起来拘禁吗?

    不,这不是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该有的人文修养。不是一个讲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处处充满着侩子手。

    其实看到最后的最后,方木的牺牲就是一个正义的化身,是一个社会楷模的标准。这个世界总是充满着太多的未知数,世界还一直在改变。没错,“扶老人过马路”不再是家长教育孩子要做个尊老的好孩子,而是告诫孩子,“这样的是非你要能躲多远就多远”。中华“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就是这样的在现实的世界越来越残酷、人心越来越深不可测的大背景下逐渐破碎的一发不可收拾。

    当人们开始感叹“不救人,我对不起我的良心;救人,法律对不起我。”的时候,人们是否可以有一些反思?网络的发达化,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主播、演员、歌手、评论员……但是这样的信息大爆炸,我们是否也要看看自己的不足之处?一人一个赞,竟然可以活生生的杀死一个人?这在二十年前,都是不敢想象的的事情。尽管小说可能会有虚构部分,可素材毕竟是取自生活中的,这样的现象必然是不少的。

    方木的影响

    方木,在剧中影响的人物是那么的多,在剧外,可能也是我们身边形形色色陌生人中的一员。是你,是他,也可能是我。

    世界的繁杂,我们每一个人的一己之力解决不了什么。可我们在有成年人的理智和处理事情的能力与经验之后,是否还能留一方小小的天空,是属于我们每个人心中美好的地方。

    少一点套路,多一些真诚,每个人的心中都不会需要这样的一位城市之光的出现了!

    峰回话转,还是希望雷米会有新的作品上市。作为他的书迷,我还想和方木一起成长。直到30岁、60岁、90岁时都希望有这样的一个叫做方木的人陪我探索者真相背后的人性。

    若是就此和方木道别,于心不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方木的影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imq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