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乌合之众》
文 | 一颗骄傲的菠萝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于1895年出版的一本解析群体心理的经典名著,这部15万字的经典学术作品,通过生动流畅的语言、鞭辟入里的分析,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对人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影响。本书的核心观点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那么我为什么会选择读这么一本书?我认为主要还是由于多年来的集体生活和一直被灌输的集体主义精神已经让我感到恐惧和厌恶,为了迫切地了解我这种思维情绪的成因和如何正确看待,所以选择读了本书,今天我结合书中的个别观点和我以往的经历来和大家做分享。
1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大家一定都听过老师让学生投票选小偷这种荒诞的故事,在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的确有过这样的经历,班里同学丢了东西,老师在搜遍整个教室无果后,竟然在课堂上让全班举手表决谁是小偷,因为坏的事情总要有人负责,几位“小偷”候选人都具备下列共同的特点:成绩差、调皮、邋遢。最后,我那个考试从来没高于10分过的同桌“光荣”的全票当选,我永远忘不了他极力否认时的表情,也忘不了同学们在投票后的那种窃喜、欢愉的神情。这个事情虽然错误的根源在于老师,但是对于一群心智尚未成熟的农村小学生而言,群体的低智、盲从、残忍、极端等负面因素却毫无保留地被展现了出来,群体需要的只是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结果,而不管这个结果正确与否、符不符合事实。
2
对历史而言,个人命运可能隐藏在很小的一个小数点里,但对个人而言,却是百分之一百的人生。
我相信大家的成长过程中一定充满了宏大叙事,关于人类,关于国家,关于集体,一直以来我们都被教育站位要高、要有大局观,然而在不断成长过程当中,我看到许许多多“大局观”的冲突,通俗来讲就是小集体与大集体之间的冲突,集体于集体之间的冲突,所以我不禁思考:我们究竟需要怎样一种“大局观”?
读完这本书,我认为,所谓“大局观”,不过是利益集团之间冲突的思想工具,它仅仅是一个工具,不具备任何道德意义上的属性,法律也是国家意志的具体化。你被要求具备的“大局观”,只不过是你本身的统治者的个人意志,打个比方:局长要求你从局里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做最后最大的受益者是局长,而市长却希望你从全市的角度考虑问题,哪怕牺牲你小单位的利益,依次类推直到国家意志。所以目前而言,一个人的站位角度存在两个极端,即“个人”和“国家”,对于大集体而言,大多数个人只是一个渺小的点,但现在的问题,为了成为这么一个渺小的点,我们究竟应不应该放弃我们百分之一百的个人?
3
群众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充耳不闻…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这里想说一说最近闹得很凶的崔永元事件,事情的经过很简单,崔永元因为电影《手机》影射了自己的个人形象而不满,继而在网络上发表了相关公司、演员、导演等人偷税漏税的负面信息,但崔自己在视频中说的也很清楚,自己爆这些“黑料”纯粹是因为自己不高兴,并不是要执行正义。
但事情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他个人“高不高兴”的范畴,他爆出的黑料,成为了普罗大众宣泄仇富情绪的导火索,网上纷纷站队,显然大部分人站了崔永元,因为崔给大众提供了证据,提供了可以毁灭某些富人的证据,崔成了大众的英雄,成了旗帜,成了风向标。私底下大家并不关心《手机》到底给崔造成了多大伤害,大家只是需要宣泄仇富,这才是人群的关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