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到混沌,大家都是学员,放下自己的身份,从学长学姐身上感受到学习的氛围,感受到社群学习,共同成长的喜悦。仅以此文“刻意练习”自己,复盘自己的的“思维模型”。
“照相机“先生说,我们思考的问题,放在宇宙的尺度上看都是一件小事。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时候我们都是会陷入线性思维的陷阱。同时我们也不愿意调用“系统二”去学习,去思考,去做艰难的事情。“规模法则”告诉我们,这个复杂世界的运行法则需要用非线性思维去理解。就如同第一曲线的某个分形创新,会成长为独立的第二曲线。复杂的世界背后运行的是潜在的规则,当我们回归本源,找到本质。我们也就找到了可以拆分的基本要素,重新组合,创新。

沈悦学姐说,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的舒适区待得太久,一定会被自己的思维束缚,就会远离创新。情绪ABC理论告诉我们,诱发性事件A的发生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是B的信念和认知,即改变对它的看法和解释,那么我们得到的C的事件后果也将随之改变。我们的思维陷阱,让我们有快速获得答案的期望。就像卡尔波普洱提醒我们,任何时候我们都是被关进自己认知框架的囚徒。我们只有揭开情绪背后的思维成因,全面了解批判性思维和认知的方式,才能客观的在能力圈范围做事,奇点下移,边界外延,逐渐扩大认知边界,才能正真的将关注圈变成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影响圈。

陈思维同学说,给混沌更多时间,才能获得更多回报。他对李善友教授认知升级第一性原理700分钟通宵达旦的学习令我印象深刻。笑称自己的达克效应,被创立和打破的第一性原理,从愚昧之山,打落到绝望之谷。同时感受到在开悟之坡的喜悦。最可贵的是勇攀高峰的同时,在山峰上看到了更高的山峰。乔布斯说,Stay hungry,Stay foolish。找到了第一性原理的终极钥匙。同时期待他对《游戏改变世界》的分享,对游戏的拆解和重构带来的组织创新。

马帅学长自嘲学渣,同时充满人生智慧的说,确保你的时间不要被琐碎的事情所占据,才能有更多和灵魂对话的时间。如果问学习哲科思维为了什么,我想那是一份平静、一份喜乐、一份遇事的处变不惊。庄子说,至人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此乐的态度,给我们一份心境的安和。
若还记得陈思维分享的“公开象限”,那么名副其实的设计师张斌,给我们诠释了一场如何通过行为设计,扩大自己的公开象限的现场案例。他说,大部分人都是混吃等死,只是少数人活得每天精彩。正如列奥纳多达芬奇一样,对生活充满好奇心,生活将多姿多彩;同样,我们所学的知识未必都能有用,有时求知的过程就会让你的人生充满期待。我们对生活的期待,设计师看到了客户需求,找到启动战略引擎的飞轮,并实现闭环。用定制化产品标准形成战略化指北针。用创新作为战略支点撬动十倍增长。

蔡震尧博士向我们传递了混沌大学创新思维模型,同时是建立链接人与人的工具,他说,当语言体系一致时,交朋友还是件难事吗?我们通过蔡博士的实际公司案例,从牌照的稀缺性发现剧场建设红海中,用价值网络工具发现检测的蓝海,调整边界,破界创新。一个案例开启了联机学习的创新模式。我们发现单机学习的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已经落后,联机学习的IPO时代来临。当I输入问题,以此问题为目标,P解决问题,用拆解和组合的方式组织创新,O输出解决方案,共享方案。
最后戴卫星学长用坦诚的人生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处在自己的人生阶段,没有阶段性的人生,如果你没选对赛道,你累死也搞不出钱。你如果没选好老师选好学校,你累死也学不到知识。提醒年轻人求真务实,同时要有战略思维选对赛道。史玉柱说过,抬头看天,同时低头拉车。互联网加快所有事物的发展,今天说的明天将都是错的,脚踏实地的干,在实干的S第一曲线中,找到分形,找到价值网络,用创新对抗风险,拥抱反脆弱。

最后班主任给我们分享了从学员到助教,用社群联机学习和刻意练习,用成立讨论小组、案例分析,反馈互动的方式,达到学习效果。思维模型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解决生活、工作、和自己的人生问题,从生活出发,真正将知识学以致用。组合自己的思维模型。
李善友教授在思维模型的建立中讲到。成年人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追求更好的思维模型,而不是更多的知识,在一个落后的思维模型里,即使增加再多的信息量,也只是低水平的重复而已。查理芒格在他对思维模型建立了检查清单,定期检查自己的思维模型知识结构,去掉无用和落后淘汰的知识结构,补充新的思维模型。就如查理芒格说的,当几个思维模型组合就能得到lollapalooza效应,这就像物理学的临界质量,当你达到一定程度的质量,你就能引发核爆炸。
正如烛火会被风吹灭,同时火焰也能够被风助燃,随机性、不确定性的混沌也是一样。你要利用他们,而不是躲避他们。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