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天/文 原创
夕阳渐渐落下,一片寂静,高山和白云把夕阳包裹在其中。中午回家发现妈妈的精神状态不是太好,不愿出门。
思绪被记忆的碎片所占据,回忆起儿时家庭困难但充满温情的日子。都说穷开心富开胃,富时能不能开胃不清楚,但穷时真得很开心。
纯朴的乡风,邻居们的友爱,和睦的家庭环境,扑面而来的温馨感充溢满心间。
父母的感情一直都是平平淡淡的,父亲偶尔还表达下,耍耍嘴皮子,母亲却从来不言说,她的爱意都藏在生活中的互相牵挂、相扶相持中。
那时母亲一直主内,养家畜家禽、操持家务农事,父亲则主外,风雨无阻地出门刨食,一大家子的生计要靠他一肩挑。
父亲心疼母亲每日的辛劳,包揽了一家每日的早饭。母亲多数时间也还是起早,不是去干农活,就是准备喂猪养鸡的食料。
记得有一年,勤劳的母亲给猪做的伙食太好了,每天一大锅纯粮食+杂粮喂食,她是下了血本,想着上年猪肉价格高,今年猪吃得好会多长点肉,等到年边可以多卖点钱贴补贴补家用,好减轻父亲养家的压力。
但人算不如天算,她把猪是养得膘肥体壮,用邻居们的话来说,“这养得是猪吗?都赶上牛犊子的重量了!”
不是大家的调侃,确实是实话实说,两头猪一起宰杀的,过秤后杀猪师傅说一头450斤,一头380斤。
那天晌午供应半扇猪肉给附近的企业食堂,晚上有职工反馈说,“我中午的饭盒里食堂给装了两块夹精带肥的肉骨头,啃完肉扔骨头,肉骨头扔地上那是弹两弹,把水泥地砸得杠杠响”。
但即便猪肉品质、重量都高了,但肉价却跌了1/3,一折算还是跟上年差不多地收入,母亲很失望,真得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但父亲安慰她说,“尽力就好了,大家无病无灾,健康着比什么都好!”
那时,快到中午时分母亲便会做好饭,大家一起等着父亲回家,家里的优良家风就是少谁都不开饭,一起吃饭这一习惯一直保持至今。
平淡的生活一直持续着,直到2005年一场疾病压垮了51岁的母亲。我第一次看到父亲慌乱的神情,他坐在客厅里,眼神茫然,像一个丢了玩伴的小孩。
父亲的生活依旧如往常一般,只是往日的悠闲神态一去不复返,他得分心照顾生病的母亲了。
……
后来,母亲因生病原因每每提出无理取闹的建议时,我们都硬刚着不答应,父亲却总是意志最不坚定的那个,母亲是他的软肋,他能感同身受,所以总是不忍。
原来,并不“恩爱”的父亲母亲,却让我看到了平凡而真实的感情。
爱并不需要刻意的表现,也不需要浓烈的言语,而是体现在家人之间密不可分的情感之中。
父亲与母亲的爱一直是相互慰籍、相互陪伴型,这种爱始终散发着温暖的光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