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室外温度突破零下10,我坐在公交车上戴着手套捂着围巾,思考如何度过这漫长的拥堵而寒冷的路程。
没两站,旁边坐过来一个姑娘,插上耳机拨打电话。张口第一句话便是:
“导师说我论文不行,不让我毕业”
作为险些延期的过来人,我对“不近人情”的导师可谓“深恶痛绝”,就快扯下她耳机来执手相看泪眼了。
但听着听着,似乎又觉得,她导师是对的,姑娘……
一、思维逻辑
“导师说我们会计专业的实习,就是为了写论文的,我这个实习偏偏跟论文没关系,哎”
(我内心:那你还实习,姑娘……)
“我在一个国企,人家哪能给我看数据。肯定怕我发现问题啊,它们财务肯定有问题”
(真牛,人家怕你一个实习生发现问题?你当国资委是闹着玩的?国企的财务都是领导亲戚在那坐着好看的?)
这个姑娘的思维逻辑似乎有些许的混乱。她在自己的某种定式里(我就要去这个实习,我导师说实习不好是导师不对,我认为实习跟论文没关系;我得不到数据是对方不让我看,不让我看的原因是国企有问题),但其中都不能构成因果关系。
当她说出那句“我导师说我方向、框架都不对”的时候,我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二、抓的“太大”
我不是学金融财会的,当她开始说一些论文细节、专业性的术语的时候,我就“出戏”了。但听着听着——相信诸位博友可以窥见一斑。
“我一开始想写《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我导师说不行”
(what?这个你要能写明白了,就可以拯救在ofo排了六层楼退押金的广大人民群众了。)
“他说这个太大了,让我从一个公司着手。我选了华为”
(我听到“华为”的时候,一口口水没咽好差点呛出来……)
我是不懂金融啊,但是根据这么多年在学校里的经验,对“外专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连外行都知道这是一个特别nb的人(事件),那对本专业来说就是天大的事。哪怕你没太听过、只略有耳闻的人,在人家专业也绝对是一流大牛……还有好多那个领域的超大牛,外行根本就没听过。
比如有一次我看电视节目,问“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写的哪个季节。
选手答夏季,看到答案是“秋季”的时候就特别后悔,说“月”应该描写的中秋嘛,他“疏忽”了。
其实这不是疏忽,就是不知道。
这首诗叫《子夜吴歌·秋歌》。
如果有这个知识点的话,是不可能“疏忽”季节的。
而且它的作者是——李白。
即使李白这样响当当的人物,他的作品对一般人来说也是有很多盲区的。
当然我去问中文(尤其古代文学甚至唐宋文学)方面的人,《子夜吴歌》对人家来说就太小儿科、流传太广泛了。泛到大家不会去分析、不会去谈的那种。
所以我窃以为,分析华为,大概就相当于要分析《李白与静夜思》吧。
作为一个本专业的研究生导师听到的话,内心一定是崩溃的。
“我导师说,你就打算写成新浪财经的水平吗?”
(能不能到新浪财经的水平都不好说。)
就像我导师是做头孢菌素C酰化酶的。我本科的时候只跟着他做了基因工程过的可以表达cpc的E.coli的培养。假如我到研究生了,写了个论文题目叫《头孢氨苄是如何抗菌》的,他会不会当场昏倒。
然后他说你这个论题不专业,让我重新写,我来了个《常见的广谱抗生素有哪些》。恐怕连对医药保健求知若渴的老年人也不愿意看。
三、没有区分开“本科”和“研究生”
“我报表也看了好多,数据也收集了好多。但我导师说,如果你写出来的东西,让谁看到都能用你的材料分析出来,就没有意义,就毕不了业。”
(你去收集上市公司的年报当然谁都能看……毕业又不是搬砖,你堆得多就好)
“我觉得我公式也用了,理论也有了,怎么就不行呢”
这个问题可能很多研究生开题的时候都会遇到,你觉得这个思路是有意义的,其实没有。你还停留在了收集、重复的层面上。
比如我本科的时候拿着实验室的菌种,用现成的配方,去培养就好了。在这个过程里,灭菌、涂板、记数、检测、简单的数据分析,就是我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
但是如果到研究生还每天配个琼脂去涂板,不思考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能怎么提高产量、能不能用其他微生物表达、这个基因还能不能进一步改造……还有啥意义。
有一个朋友是学中文的,读研打算分析“词”。那么,你就不能写成“宋词鉴赏辞典”,拍一首词,里边哪个字是借用了哪个意思,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不好意思这是高考的诗歌鉴赏。
用他们的话叫“文本细读”。研究生则必须要跳出“文本”,站在理论高度。如果你写了50万字的读后感,有啥意义。
果然。
她说到:“我本科时候就是这样这样做的,做的还挺好的,怎么一读研究不是这样了啊。我也挺努力的,我导师就是说我不行。”
突然想到了科学网那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师生关系。
在师的角度,这个孩子的确(目前的)研究水平“有限”,达不到一个合格的会计研究生的水平。
在生的角度,他认为他很努力的在做,只是有些数据他拿不到(国企怕他找出错)、有些分析他不知从哪入手。最后都是导师在为难他。
立场不同,角色不同,水平不同,自然就会矛盾重重。
想我当年的被延期,应该也是如此吧。我觉得我在努力的做,但离导师的想法还是差很远,远不够专业级水准。最后归结于老师找我麻烦,实习单位也我麻烦。然后上升到教育体制不合理、研究生培养制度不合理,中国的高等教育太水。引发一系列的牢骚。
其实都不是,都是你自己太水罢了。
四、结语
这一路很快就过去了,我略带遗憾的下了车,希望她能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方向。
专业理论都是有的,普通人的天赋也没有太大区别。不想做到成名成家的话,达到一般毕业,不会很困难。
临刷卡,听她说了一句话:
没事,我也不后悔考研。当你觉得痛苦,你自己跟不上、做不了的时候,说明是你的平台变好了。如果你一直自我感觉挺顺,说明你也没有机会成长的更优秀。我觉得现在这种痛苦,正是我应该经历、也想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