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整理的一篇小丫小时候的成长日志,又到感冒肆虐时,也补充一些我这种养育方法的成果,作为验证吧。 这篇文章是小丫四岁左右,大约七年前写的。小丫现在已经11岁了,身高已经161cm,几乎学校的各种由病原微生物导致的传染性疾病,小丫根本不会被感染或是干脆一两天就痊愈了。这么多年来,我秉承的理念就是“轻易不去医院,尽量不吃抗生素,积极游泳锻炼,不让孩子过饱,不让孩子穿的太多。坚守”要想小儿安,需要三分饥和寒”,在小学特别是幼儿园时期,深深感到特别重要。
上次病了还没好,周末又疯得去了万达。忽冷忽热的天气,加上回来路上睡着被风吹到了。小丫当天晚上就高烧39.7度,赶紧美林+冰宝贴,一夜几乎无眠。之后的四天里小丫的体温持续波动于38度到39之间,每天夜里温度都会达到峰值。不断地测体温,超过39度就美林,超过38度就冰宝贴(和退热贴一样的,只是让病人体感舒服,并无治疗效果)。好在一次美林就能让体温基本控制住。鼻涕狂流,喷嚏不断,两眼泪汪汪的,一副卡他面容。每天晚上的高烧都让我们度日如年,每天都温习一遍《美国儿医和育儿专家Dr.Sears的感冒就医指南》坚定自己的信心。直到有一天丫丫爸开始问我,“要不要去医院?”我问丫丫爸也在问自己:“去医院能怎样,估计第一件事就是输液+抽血,然后全方位的抗生素+抗病毒+止咳+祛痰+退烧”。也不能全部都怪医生这种包打天下的做法,因为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在医疗常识缺乏的中国,视孩子如珍宝的父母,这些压力下,医生但求无过而已。而我的小丫现在虽然发烧但是精神不错,吃饭少一些也没关系,听诊心肺没有杂音,我宁愿让小丫喝水观察。也正如前几次的一样,当我们开始动摇的时候就是小丫的病开始好转的开始。我们能做的就是认真观察孩子的状态。如果孩子一般状态好的时候,坚定信心。现在小丫虽然还是有点儿流鼻涕,声音嘶哑,但是基本痊愈了!
小丫母乳喂养快两年,除了一次幼儿急疹几乎没有病过。断奶后渐渐感冒的次数增多,开始幼儿园的生活之后差不多一两个月就病一次。只有一次急性喉炎住院4天之外,其余几乎没有用过抗生素。五年的临床学习,两年多的临床医生,三年的免疫专业学习加上这么多年的研究工作,让我坚信过度用药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每次疾病都是在训练孩子的免疫系统。人感染免疫的工作分两大部分。起病初期固有免疫发挥作用,因为固有免疫是人体器官非特异性免疫,因此没有记忆性,也就是说下次相同的病原体感染,机体还会中招。而感染差不多一周以后,适应性免疫开始工作,这个系统具有特异性,功能强大而具有记忆,生成的记忆细胞会记得这次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相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再次进入机体的时候,直接就被身体里巡行的记忆性细胞产生的抗体或记忆细胞清除掉,从而使孩子完全不会被感染,或是感染很轻微。但现在很多家长根本没有耐心等到一周或是四五天,抗生素和各种辅助治疗铺天盖地的冲过来,适应性免疫没有开始工作就战斗结束了。长此以往,适应性免疫会越来越懒,没有记忆性细胞生成,小病没练兵那么渐渐的小病变大病。像周围的很多熟人的孩子,病了必去医院,一感冒就肺炎。孩子生病更多的考验的是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