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长假最后一天,好多明天需要上学上班的人,一大早开始返程。车站里到处人来人往,到处是买票的,取票的,等待安检上车的乘客。
这时候一个个子高高的男孩飞奔而来,急匆匆在取票机前刹住脚,飞快取票,挤过安检,又飞奔而去。
不用猜,我就知道,这是误点了,在赶车呢。
这种现象太普遍了,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有的是自己睡过点了,有的是在路上堵车了,原因各种各样。
半个小时后,我到调度室办事,经过候车大厅,又看见了这个男孩,实在是他当时奔跑的样子太引人注目,让我不得不关注。现在坐在这儿,看来还是误了车次。
我随口问了一下站在他旁边的站务员王姐,王姐说这孩子是7:30的车,到仙桃上学的,他来的时候已经7:51,车已经发走了,因为自己的原因没赶上车,票是不会退的,算是作废了。
关键是,这孩子昨天也买了票,迟到了,没赶上车,昨天一天的票都没剩余,他只好又买了今天的票,竟然又晚点了。
简直是无语,到仙桃的票价是100元一张,昨天扔了100,今天100又没了。
怎么就不吸取教训,昨天晚上定个闹铃啥的,把路上的时间留宽裕一点?看样子也有十七八岁了,不是小小孩了。
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看着这孩子一脸不着急的样子,估计今天又晚点迟到也没能让他长记性。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06348/9285caff917b0728.jpg)
几个司机在一起吐槽,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味道:这就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都不知道心疼大人挣钱的不容易,一天100块丢了,还记不住教训,这200元够一个星期生活费了吧!
这个话题一打开,不得了,四十多的男人也倾诉不满,当然都是和孩子有关。
闫司机说:“我们家儿子十一回来就是同学聚会,看电影,各种吃吃喝喝。”
朱师傅说:“现在的篮球鞋也这么贵了?一双就上千?嗨,球没打几场,鞋倒是配了好几双。”
周师傅说:“我家的今年没回来,和女朋友到杭州玩去了,给了3000活动经费,还说紧巴巴不敢花钱。”
最后都是不约而同摇摇头,不说话,各自散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06348/c3c13d3dec0f1264.jpg)
我知道说归说,孩子一旦有要求,他们马上又会有求必应,这是这届父母的通病。
一个孩子大手大脚,固然有他自己的原因,和父母的态度,对花钱的方式方法都有关系。一方面生怕孩子吃了一点苦,受了一点委屈,恨不得把所有好的都留给孩子,自己省吃俭用也在所不惜。
另一方面,面对孩子越来越大的开支,消费,心里不满吐槽。下了无数次决心要如何磨练,如何压缩,一旦孩子开口,所有的设想开始土崩瓦解。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词,叫“贝勃定律”,指的是:
单方面一味地付出,不但得不到预期的回报,还会让对方感到习以为常。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06348/db24b3fd4e80dd5e.jpg)
就像今天的这个孩子一样,他不会反思自己哪里做的不好,赶不上车再买一张票好了,没有钱向父母要好了……不然,他也不会这样大意,一次又一次迟到晚点。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之人吗?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除了孩子本人,作为父母也需要好好反思自己,是什么让孩子变成了这样,自己有没有需要负责的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