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笔 |《激荡三十年》读后的所想到......

随笔 |《激荡三十年》读后的所想到......

作者: Rong大物 | 来源:发表于2023-03-01 08:02 被阅读0次
(图片来源:妙力)

2009年,在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

当时我在一个小公司,同组的有一个姐姐。

那个时候我正好要离开那个公司,临别之际算是关系比较好的同事就多聊了几句。

那个姐姐告诉我,她老公也是做IT的,也正准备离职,后面会去杭州,去一个叫阿里巴巴的公司。

2009年。

你知道那个时候虽然阿里已经做了淘宝网,但也只是微有名气,更谈不上是后来的庞然大物了。

但当时那个姐姐的老公就去了。

那个年代,并没有智能手机,彼此的通信基本还是短信,更不可能有朋友圈随时能知晓彼此的消息。

因此在我换了两次号码(我想对方也应该换过号码)之后,我们彻底没有了任何的联系。

我并不知道也无从知道那个姐姐以及她们家后来的故事。

但如果剧情推算的合理的话。

他们现在应该是不会再为生计发愁了。

11年的时候,

我组里有一个小伙子要离开。

原因是他对象(当时还不是老婆)要去上海,逼他也一起去。

他是不想走的。

但万般无奈下还是选择离开,去了上海一家叫《大众点评》的公司。

很多很多年后,他来南京办事,我和当时的另一个同事请他吃饭。

席间他对我们大倒苦水,对未来充满了担忧。

然后我们就劝他,如果真的干的这么不开心,不如换换,我听说上海的拼多多现在招人条件很好,基本都是开百万一年的,你不如去试试。

然后他听了叹了口气说:

"可是我现在已经年薪百万了呀......"

我在看吴晓波《激荡三十年》和《激荡十年》的时候。

屡屡被书里那些时代弄潮儿波澜壮阔的故事弄的心潮澎湃。

他们似乎不是一个人了,变成了一串数字,或一个符号。

忽而参天而上,忽而坠落无名。

他们的际遇是如此起伏不定,跟着这时代的潮流高高低低。

是的,

有时候人生真的很有意思。

我们无法说明到底是什么驱动着我们前进。

似乎每一个现在的结果都是必然,然回望过去在那一刻又如此偶然。

或许我们剥开这命运的沙砾后,才会发现每一个细碎都是上帝早已谱写在五线谱上的旋律,

又或是,只看到,一步一个脚印,一路坚实踏来的孤独的我们自己。


此文写于2022年6月,

随着一起从豆瓣迁移到简书。

我一直想写一下《激荡三十年》和《激荡十年》的读后感。

但归根到底还是由于自己的懒惰,因此没有进行。

那么今年试图列入计划,看看能不能在工作的空闲之余腾出手,完成一部像样的读后感想。

《激荡三十年》剪图

相关文章

  • 2020-02-02

    寒假随笔 《新教育》读后感 2019年,...

  • 2018-09-15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我认真地读完了由吴晓波先生编著的《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

  • 《语言学的邀请》读后感

    《语言学的邀请》是一本很值得读的书,我想从其中的一个章节《艺术和激荡的情绪》出发,写一些读后感。 我们知道,之所...

  • 源与来

    写作源于灵感,来自生活。课题群的老师竞相写作,写随笔,写反思,写所感,写读后感,每日笔耕不辍,让人艳羡,让...

  • 推荐阅读

    毛姆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阅读后感 文/雁儿 最近读完毛姆的随笔《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毛姆的语...

  • “心”在何方?

    刚刚打开手机,就看到一篇关于“自己”的随笔,讲述了作者在简书写文的故事,读后有所感触。 不由的想到自己最初写东西的...

  • 随笔 | 浸染之白

    catalog:随笔 warning:高中随笔,读后建议清洗眼睛。 note:写语言的陌生性那篇文章(未发布)的时...

  • 随笔 | 骨裂

    catalog:随笔 warning:高中随笔。阅读后请清洗眼睛。 note:依然是写语言的陌生性的时候翻出来的随...

  • 这位作家用一本书讨论其他作家的八卦~

    【读后感】 毛姆的这本随笔《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主要介绍了一些作者个人欣赏的作家及其作品。其中对作者的生...

  • 如何规避文化的遮蔽性   ———《知识大迁移》读后随笔

    如何规避文化的遮蔽性 ———《知识大迁移》读后随笔 一直处于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 |《激荡三十年》读后的所想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iyr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