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暴力的人其实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所以他们才会用暴力的方式维护或寻求心灵的和平。
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住着一对老夫妇。老婆婆十六七岁嫁给老公公,一直恪守妇道,尽心尽力照顾老公公。
自从老婆婆嫁给老公公后,她每次做饭,将饭团中心软糯的米饭盛给老公公,而自己只吃贴着锅边硬邦邦的米饭,几十年如一日,这个习惯从未变过。
可是有一天,老婆婆突然想凭什么我要吃一辈子硬饭,今天我就要尝一下饭团中心的软饭,于是她气愤地把盛有硬饭的碗递到老公公面前,并抱怨道:“凭什么我几十年来把好吃的软糯的软饭给你吃,而你从来没有一句谦让的话,今天我也要尝尝软饭。”
没想到老公公突然眼泪纵横:“孩儿他娘,我们下力气干活的人从小就爱吃这锅边的硬饭,可是自从你嫁给我以后,一直给我盛中心的软饭,我以为你也喜欢吃硬饭,所以一直忍着没告诉你。今天,你终于给我盛硬饭了,我真是太高兴了。”
如果老婆婆在嫁给老公公后询问老公公喜欢吃软饭还是硬饭,或者老公公及时告诉老婆婆他喜欢吃硬饭,是不是就不用两个人一辈子都心怀怨恨的吃着不喜欢吃的饭了?
由此可见,沟通是多么重要,而不会沟通,会带来多大的痛苦。
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展出了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编写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帮助我们理解非暴力沟通,明确自己的需求,让爱融入生活。
01
暴力沟通,蒙蔽了爱
《前任3》中孟云和林佳因为小事争吵,最后闹至分手,林佳在等着孟云的挽留,而孟云心系林佳却故作潇洒,最终两人在相互伤害中越走越远。
相恋五年,熬过了最难的时期,双方对彼此的心意都从未变过,可就是因为冷暴力的沟通,让原本幸福甜蜜的恋人再也回不去了。
为了不让沟通蒙蔽生活中的爱,我们需要明白几种典型的暴力沟通方式。
道德评判
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者邪恶的。
我们总是有意无意的用道德标准去评判别人:当别人拒绝我们的请求时,我们认为他太自私了;当别人躺着休息时,我们说评价他太懒了;当别人开车横冲到我们面前,我们觉得他就是个混蛋。
进行比较
丹·格林伯格建议读者,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相信我们大多数人小时候都经历过“别人家的孩子”的噩梦,无论你是考试没考好还是家务不会做,父母都会来一句“你看看XXX就比你强百倍”这样的话。而这种时候我们心里想的是什么:难道我就没有优点吗?既然你都觉得我做不好,那我为什么还要努力去做?我到底是不是你的孩子,你根本就不爱我!
看看,即使是最亲密的亲子关系,也会因为比较而遭到破坏,甚至怨恨。
回避责任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是,我们总是使用“不得不”淡化个人责任。
“这是老板的命令,我不得不做。”“我所有的朋友都抽烟,为了融入他们,我不得不抽烟。”“我不得不回家做饭,我已经做了二十年了,我早就受够了。”
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强人所难
我们大多数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职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我们总是习惯于站在社会等级的基础上居高临下的要求我们的孩子或下属按照自己的期望去行动,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但是,认为“某人应当受到惩罚”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02
非暴力沟通,让爱融入生活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我们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明星大侦探》中,有一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魏晨饰演的魏秘书满怀对未来的志向来到新公司,编辑喜欢用一个字称呼别人,于是魏秘书因为姓魏,得到了“喂”的称呼,于是这个称呼在他心里埋下了暴力的种子,最终引发杀机。
而对于这个称呼,同事给的说法是“我以为他不在意”,魏秘书也以为编辑有意刁难他,却不知编辑早已生出让他做主编的打算。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算是非暴力沟通呢?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认为非暴力沟通应包含观察、感受、需求和请求四个要素。
观察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在观察时要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比如以下诗中所写: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我见过
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
在雨天不出门
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
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
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观察是要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且不带自己评判的说出观察结果。
感受
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
非暴力沟通要求我们在说明自己的感受。有一位夫人想和丈夫多交流,可是丈夫总是一动不动地坐在那一言不吭,妇人气坏了,嚷道:“我感觉我嫁给了一堵墙。”显然,妇人并不会得到她想要的交谈和陪伴。
丈夫听了夫人的话,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因此觉得委屈并退缩,结果双方的关系越来越远。
试想,如果夫人能够体会到自己感受,并表达出来:“你不陪我聊天让我感觉很伤心。”那样,他们的关系会不会变得不一样呢?
需要
别人的行为可能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
一个小女孩因为家里极为贫困,从来不敢在家里说她需要什么。
一次,她的妹妹在阑尾炎手术后得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钱包,她也多么想要一个那么漂亮的钱包啊!但她不敢说。
于是她开始装病,医生无法作出诊断,于是决定给她做手术。她终于如愿得到了一个漂亮的钱包,接着,两位护士走进病房,她的妈妈把钱包拿出来给护士看,护士以为是送给她的,便收下了钱包,而妈妈却不知怎么跟护士解释不是这个意思。
可见,一个人不能说出自己的需要是多么痛苦!
请求
由于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可能不一致,因此我们在请求帮助时,应该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要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
一位女士希望丈夫多陪陪她和孩子,于是请求丈夫以后少花点时间在工作上。结果呢,丈夫答应了少花时间在工作上,却自己报名参加了高尔夫球比赛。
当我们请求他人不要干什么时,对方可能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当那位女士告诉丈夫希望丈夫每周至少有一个晚上能陪陪她和孩子,她终于如愿以偿。
03
爱自己,是亲密关系的基础。
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用非暴力沟通打造亲密关系,但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培养对自己的爱。
作家约瑟夫·坎伯说到:“为了幸福,必须把‘别人怎么看我’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爱自己,是一切亲密关系的基础,只有先自爱,才能被人爱。
那么如何培养对自己的爱呢?转变自我评价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
我们总是在自我评价时不知不觉的就进入到自我批评,自我责备的负面评价中,而这种方式只能带来自我憎恨,而无助于自我成长。
当我们发现自己做的不完美时,我们应该出于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护,同时包容两个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为自己行为感到后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采取那种行为的我。而不是出于羞愧和内疚,进行深刻的自我责备。
非暴力沟通可以激发我们对生命的爱,让我们的行动都是基于对生命的爱,而非恐惧、内疚、羞愧或义务。
非暴力沟通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最后,希望我们每一个都能够通过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打造和亲人、爱人、朋友的亲密关系,建设一个友爱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