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软弱从来不是文人的标签。只是某些文学作品和世俗偏见把文人标签化了。
且不说战争年代,文人一支笔抵得上一支部队,即便是在和平年代,作文记事,弘扬正能量,扶正祛邪,其作用也不容小觑。
故而千万不要以为文人弱不禁风,孔子不是,王阳明不是,毛泽东更不是,过去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对文人身体素质有相当高的要求。
近日,网红徐晓东把中国武术界搅了个天翻地覆,这是好事,不论从打假的角度,还是从传统武术的实用功能看。
因为太极拳发展到今天,其修身养性健身功能要远远高于其当初的搏击功能。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攻击别人。
因此,传统武术防身自卫功能占据主要地位,不像自由搏击,综合格斗,打伤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处于危险境地,面临受伤的危险,何如推手,散手,点到为止,既给对手留了情面,又让对方心服口服,以武会友,得到了真正的朋友,何乐而不为。
文学与传统武术一样,都是国学的一部分,不能分割,中国历来讲究全才,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文韬武略,缺一不可,缺一条腿,要么是一介武夫,要么是文弱书生。
陈式太极拳先人陈鑫,就是个文武全才,尤其是其文字功底。如果没有他的文笔,把太极拳精要用图说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加以阐述,太极拳就失去理论支撑,后世就难以传播推广。
尤其需要说明的是,陈鑫的太极拳图说,追根溯源,把太极拳归于易经和中医的经络理论,大道至简,太极生两仪,故名之为太极,言其极大也,极始也。
故天下文武不可分,古为今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可也。
因痴迷于某事,或曰有某癖好,甘于放弃世俗的享受,比如俸禄、职位,历史上不乏其人。徐渭是个典型的画痴,郑板桥愿做“青藤门下一走狗”,青藤就是徐渭的号,可见其作品水准。还有张大千,齐白石等。
大艺术家多有此特质,这算是文痴,也有武痴,或“武疯子”,创立了截拳道的李小龙就是一个典型。
笔者曾经到河南温县陈家沟参观学习太极拳,留意到习武者高手,比如陈小旺大师,多有习练传统书法的习惯,笔力雄健,力量绝非一般人所能及,房屋里展出一个半人大的“虎”字,虎虎生风,不知用多粗的碗笔书就。
他们习武间隙,家里多置几案,下铺毡垫,闲暇时画上几笔,直抒胸臆,岂不快哉。
可见,人们爱好不同,性格各异,痴迷对象不同,不过文武殊途同归,所追求的的都是一种理想极限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