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武术

作者: 云中山 | 来源:发表于2017-08-20 08:27 被阅读10次

        从古至今,软弱从来不是文人的标签。只是某些文学作品和世俗偏见把文人标签化了。

        且不说战争年代,文人一支笔抵得上一支部队,即便是在和平年代,作文记事,弘扬正能量,扶正祛邪,其作用也不容小觑。

        故而千万不要以为文人弱不禁风,孔子不是,王阳明不是,毛泽东更不是,过去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对文人身体素质有相当高的要求。

        近日,网红徐晓东把中国武术界搅了个天翻地覆,这是好事,不论从打假的角度,还是从传统武术的实用功能看。

        因为太极拳发展到今天,其修身养性健身功能要远远高于其当初的搏击功能。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攻击别人。

        因此,传统武术防身自卫功能占据主要地位,不像自由搏击,综合格斗,打伤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处于危险境地,面临受伤的危险,何如推手,散手,点到为止,既给对手留了情面,又让对方心服口服,以武会友,得到了真正的朋友,何乐而不为。

        文学与传统武术一样,都是国学的一部分,不能分割,中国历来讲究全才,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文韬武略,缺一不可,缺一条腿,要么是一介武夫,要么是文弱书生。

        陈式太极拳先人陈鑫,就是个文武全才,尤其是其文字功底。如果没有他的文笔,把太极拳精要用图说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加以阐述,太极拳就失去理论支撑,后世就难以传播推广。

      尤其需要说明的是,陈鑫的太极拳图说,追根溯源,把太极拳归于易经和中医的经络理论,大道至简,太极生两仪,故名之为太极,言其极大也,极始也。

        故天下文武不可分,古为今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可也。

        因痴迷于某事,或曰有某癖好,甘于放弃世俗的享受,比如俸禄、职位,历史上不乏其人。徐渭是个典型的画痴,郑板桥愿做“青藤门下一走狗”,青藤就是徐渭的号,可见其作品水准。还有张大千,齐白石等。

      大艺术家多有此特质,这算是文痴,也有武痴,或“武疯子”,创立了截拳道的李小龙就是一个典型。

        笔者曾经到河南温县陈家沟参观学习太极拳,留意到习武者高手,比如陈小旺大师,多有习练传统书法的习惯,笔力雄健,力量绝非一般人所能及,房屋里展出一个半人大的“虎”字,虎虎生风,不知用多粗的碗笔书就。

        他们习武间隙,家里多置几案,下铺毡垫,闲暇时画上几笔,直抒胸臆,岂不快哉。

        可见,人们爱好不同,性格各异,痴迷对象不同,不过文武殊途同归,所追求的的都是一种理想极限状态。

相关文章

  • 文学与武术

    从古至今,软弱从来不是文人的标签。只是某些文学作品和世俗偏见把文人标签化了。 且不说战争年代,文人...

  • 开学第一课

    学好汉字 武术 棋艺,文学

  • 知北游 人物篇

    有董永宏者,地理,文学,历史,武术,样样精通;有马铃者,通晓历史与文学,又善讲课,为人甚好,众人皆爱之…且慢,此等...

  • 市武术发展思考

    我从小习武,与武术结下了情谊,算是武术界的小学生,但热爱武术事业,武术是我安身立命的方式,武术是个人成长的...

  • 050整理笔记之三

    人之道,在劳动与学习,表现形式可归位游戏。 以医术护道,以武术卫道,以文学载道。 医者三境界: 一是以药石医身体,...

  • 崆峒武术原来起源这么早!曾经还火遍国内外!

    崆峒武术 崆峒派武术是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齐名的五大武术流源之一。 崆峒武术传统源远流长,中国第一部辞书《尔雅...

  •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武术基本功图文教学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武术基本功图文教学 武术与搏击2019-12-12 22:24:09 武术基本功是练习武术...

  • 武术与武功

    打开这篇文章前的两小时三十七分二十五秒,我依旧用我右手的食指,撩动主机发出嘤咛一声,不过这次没有直接输入密码,而是...

  • 武术与性格

    1.武术具有明确的传承性,民族性,传统性,是一门内涵丰富的项目。集强身健体,修生养性,品德培养,性格发展,综合性,...

  • 武术与哲学

    说起中国武术之根源,可以追朔到原始社会。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虞舜时期,就出现了“武舞、兵舞”等带有武术色彩的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学与武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ax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