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改变从行为角度切入,阻力最小

改变从行为角度切入,阻力最小

作者: 走在育儿路上的职场妈妈 | 来源:发表于2021-04-28 23:35 被阅读0次

    上个星期先生和单位的同事一起聚餐,回来后分享了别人家的孩子,有感而发,给孩子上了一堂思政课,在这个过程当中,理论宣导多,各种各样的例子(正向的,反向的)一股脑涌过来,最后给出大约10%左右的目标引导,希望通过这样的故事来引导孩子产生行动的动力,在各项学习中获取成果。

    孩子在聆听的过程当中,虽然没有言语的反击,但是行为上反映了他的心态。一开始还正围巾做的聆听,没过五分钟就借口找理由走开,好不容易叫回到身边,又钻进了被窝,到后来直接盖上了脑袋。看似在听,实际上内心已经抛出了很多反面的抵触。

    看到这个场景,我眼前浮现了自己小时候的画面,母亲也是这样的教育方式,总是会苦口婆心地在旁边讲道理,试图从意识层面上对我形成影响,而我的内心并不是完全接收她的信息,特别是在青春期的时候,受身体成长的影响和自我意识的增强,总想要和她对着干。

    看着他们两个一个讲得起劲,一个听得烦心的样子,不禁让我想起自己最近学习到一个关于意识,大脑和行为之间关系的模型(如下图)。

    人的大脑受到思维和意识的影响,最终决定产出生行为。意识决定大脑,大脑产生行动,行动实现预期的结果。大脑本身并不产生结果,而是通过行动,借助时间的复利(持续坚持)的作用达到想要的结果。

    大脑通过经历,经验,所学,所感等形成认知和思维,不断提升被强化,形成意识,一部分直接显像化表现为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一部分转化为潜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展现。

    from 张萌青年微创业

    意识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跟个人的经历有关,我们很难突破自己的认知,跳过大脑,直接形成思维。一般情况下都需要自己对经验或者学习总结提炼固化而行程。

    孩子爸爸讲授道理的过程,孩子之所以会是那样的态度,就是因为这些并非她的直接经验,很难对她产生直接的影响,她会问:尽管很有道理,跟我有什么关系?

    要想实现改变,从右侧也就是行动层面发力更为容易,阻力更小。

    比如,孩子不爱运动,眼看体育就要不过关了,想要改变,不是告诉她不运动的坏处,运动的好处,而是直接拉着她去打球,去游泳,固定时间陪伴固定的运动,甚至是建立家长的运动计划,与孩子同行,我觉得却得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综上,想说的就是要想改变一种习惯,直接去行动,见效果会更快,在行为层面上持续精进,可能是最短路径。

    于我而言,理论在带动孩子运动的过程中实践,期待不久的将来得到验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改变从行为角度切入,阻力最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fir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