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29

作者: 康复医师肖释 | 来源:发表于2018-03-14 22:34 被阅读48次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本条论述伤寒兼阴阳两虚证误治后的变证及随证施治之法。

本条原证初见【脉浮,自汗出,微恶寒】是太阳中风证,又兼【小便数,心烦,脚挛急】是为阴阳两虚,阳虚不能制水可见小便数;阳虚不能温养、阴虚不能濡润可致脚挛急;阳虚虚阳上浮、阴虚邪扰均可致烦;此为阴阳两虚之人外受风邪,治当扶正解表,表里同治。桂枝汤为辛温发汗之剂,阴阳两虚之人不耐此法,误汗后必致阴阳更虚,变证由生,故日【此误也】。

从其变证表现分析,现证纯为阴阳两虚;阳虚不能温煦四肢则见四肢厥逆;阴阳两虚,心神失养则见烦躁;阴虚不能上滋故见咽中干,不能养筋则脚挛急;阴寒犯胃,胃气上逆则见呕逆。如此阴阳两虚,错综复杂之证,治当分清主次。根据阳固则阴存,阳生则阴长的理论,先投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阳复厥愈足温之后,再服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柔筋缓急,其脚即伸。

【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此邪从燥化,转入阳明胃腑的证治。此时治当“少与”调胃承气汤泻热和胃,中病即止,以防攻下太过。

【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此言原证在误用桂枝汤致变后,不但不予救误,反而复用药物和烧针强汗,必致大汗亡阳,少阴阳气虚衰,出现四肢厥逆,下利清谷,恶寒脉微等证,此时之阳虚已深及少阴,非甘草干姜汤可治,当以四逆汤主之。

相关文章

  • 伤寒29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

  • “艾”家人

    2017年03月29日 晴: 学习: 跟读内容:《伤寒论》(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十一01;《庄子》6-03;《...

  • 伤寒客主加临

    本气加临 根据《破译“病机十九条”》《伤寒·温病·时行》《伤寒论》可得下表: 注: 1、风寒主表 《伤寒论·伤寒例...

  • 伤寒真意目录

    伤寒真意目录 伤寒真意——导读 六经解 伤寒真意卷一 太阳经提纲 风寒原委 太阳传经 伤寒真意卷二 太阳坏病入阳明...

  • 盘伤寒,礼敬仲景医圣先贤

    困枕伤寒眠,梦识伤寒颜。 欲参伤寒义,梦醒盘伤寒。 张仲景,名机,东汉末年著名医家。生于河南南阳县,曾任长沙太守,...

  • 跟倪海厦学伤寒-伤寒来历

    伤寒来自《难经》第五十八难,伤寒有五:中风、伤寒、温病、热、湿热。 此处的中风,以及以后伤寒论里的中风,和现在常说...

  • 2017-2-10 从容中道(简书日记第18篇)

    正月十四 星期五 阴转小雨 仁寿 奕含:复习《易经》屯卦第三 跟读《新概念英语》第27、29课 妈妈:跟读《伤寒论...

  • 第6章病证学说2-伤寒

    2.伤寒 伤寒的含义有二:其一,《素问.热论》谓“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明确指出“伤寒”为外感热病之总...

  • 关于瘟疫病的归纳学习

    难经曰:“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其实《伤寒杂病论》中广义的伤寒就有包括...

  • 胡有宸:连载《伤寒论》怕它有毒又离不开它的经典名方-附子汤

    厚爱自己厚爱家人连载-29 都说附子有剧毒,可古中医为何却总会用它入药? 尤其在《伤寒论》中张仲景尤其使用频繁,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伤寒2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gb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