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塔为清初皇太极(清太宗)敕建的环绕盛京(今沈阳市)城东、西、南、北四方的“四镇”之一,四镇建筑规模均为“四塔、四寺”,但寺的建筑规模大小不等。南塔位于沈阳市东陵区南塔街与文翠路交汇处东北角,始建于清崇德8年(公元1643年),建成于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距今已有350多年历史。南塔和塔下的敕建护国广慈寺系同时建成,据《盛京通志》卷九十七记载:广慈寺原有大殿五楹、碑亭二座、天王殿三楹、钟鼓楼二座、寺南塔一座、山门三楹……。南塔于1986年修复完成,免费开放。2013年又再次进行修葺,我拍摄本文所附照片时,尚未完工。
下图、这是在南塔公园内拍摄的雕塑,远处的白塔即沈阳“四镇”之一的“南塔”。
下图、隔着南塔公园西墙拍摄的南塔东侧面
下图、这是在南塔西南方拍摄的照片,塔下的灰瓦建筑即广慈寺。
下图、这是在南塔街拍摄的南塔,近处的建筑为广慈寺南一墙之隔的道教宫观“蓬瀛宫”西配殿。(关于“蓬瀛宫”本博客另有专文介绍。)
下图、南塔西侧
下图、这是嵌在广慈寺外墙中的二块文物保护碑。
左:遼寧省瀋陽市文物保護單位 南塔遼寧省瀋陽市人民政府 一九八五年三月十五日公佈 瀋陽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立
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沈阳南塔辽宁省人民政府 二00三年三月二十日公布 沈阳市人民政府立
下图、南塔的塔身刚刚完成白色涂料涂刷,基座上的狮子,还没有开始彩绘工程。我们是经过和施工人员交涉才得以进入院内拍摄的。
南塔的建造形式为藏式喇嘛塔,是由基座、塔身、相轮三部分构成。基座为方形束腰须弥座,有上下框,在四角和每面中间立有两根石柱,从而每面构成三个壶门。石柱上都雕有宝相花、西蕃莲等纹饰。每面中间壸门置砖雕宝盆和火焰,左右壶门都有高大凸起的砖雕雄狮。基座上框之上又起三层砖砌圆坛座。上面即是宝瓶式塔身。塔身的南面辟有佛龛内供神牌,佛龛周围嵌流丽的云珠。塔身之上为十三层相轮,再上为塔刹,由铜铸仰伏宝盖、日、月、宝珠组成。宝盖之下悬风铎。
下图、这是南塔四方形基座的西南角。
下图、这是南塔四方形基座的西北角。因为装饰工程没有完成,所以施工人员禁止我们转到南面(正面)去拍照。因此,仅拍摄了塔座西面。
下图、南塔位于沈阳“護國廣慈寺”内,这是寺庙大门,坐东朝西。因施工期间不对外开放。门额为本寺住持照元长老题。 对联:境寂聞天籟 心空轉法輪
下图、庙门与南塔
请看相关日志:沈阳蓬瀛宫
2015-05-26 16:11
2015-05-26 16:11:52 发
2018.12.29 阅读(645)| 评论(2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