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句芒诗社
《飞地·后意识形态的天堂---麻园》

《飞地·后意识形态的天堂---麻园》

作者: 弸彧 | 来源:发表于2019-01-08 16:27 被阅读3次

《飞地·后意识形态的天堂---麻园》

麻园诗人乐队

麻园地处昆明西边,黄土坡附近,是一个人口流动量比较大的城中村,村内有云南艺术学院、昆明第二十四中学、麻园小学、大成学校和各式各样的美术培训班和乐队、画室、酒吧。

麻园的历史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称,这里在以前是一片下等人的坟场,埋着许多死不得其法死不得其所、在礼教时代被逐出祖坟、从宗谱上被划去的孤魂野鬼——自杀者、流浪汉、叛逆、横死街头的人、通奸的男女等等。这些角色在我们的语言里始终属于羞于启齿的部分,甚至他们的尸体对于我们干净正统的死亡而言也是一种污染。这些人被相对集中地埋在这个离当时的市中心和庙堂较远的地方,没有名字,没有墓碑,只是一个个长满乱草的荒冢。麻园,真正的和最早的读音,是“埋园”,但或许是为了忘得更干净些,叫着叫着,就成了今天的麻园。

麻园的主要经济都是来自云南艺术学院,大概有三分之一的艺术学院学生都在麻园租过房子,一半以上的学生在村里吃饭,还有村内上百个画室、音乐培训室,村内到处是旅店、洗衣店等。每年10月至次年2月整个云南的成千上万艺术考生都聚集到麻园,准备高考。

无论如何,麻园都还是一个各色人群混杂的城中村。用惯常的眸光去打量这个村落,村中建筑物的布局带有显而易见的随意性,垃圾坑、臭茅坑、蜂窝煤堆、土坯房与砖混小洋楼未经统筹便凑合在了一起,村中旁逸斜出的狭窄深巷更将其规划能力的缺失暴露无余。在村落近临铁路一隅,还耕种着一片小菜园,地主将污水沟中的粘稠液体舀起来,直接泼到了菜叶上,说明这些蔬菜很可能用于出售而不是自行享用……

麻园村中的所有凌乱景象都是抢眼的。尽管如此,这样的景象还是被聚居于此的众多非原住民忽视了,因为在他们的眼中,尚有更加抢眼的东西——那是一种惯常人看不见的东西,名叫“文化积淀”。

这些从全省各地甚至全国各地聚集而来的新住民们,都习惯把麻园村看作一座城——一座超越于现实之城的上帝之城。数十年来,这座城池一直在点点滴滴地累积着它的底蕴,然后像熔浆一般喷发开来。

主体世界中的“飞地”

对于云南省会城市昆明来说,麻园无异于一块“飞地”。早在数百年前,位于虹山脚下的麻园还是滇池水滨,荒滩上长满了会蛰人的野生萱蔴,得名“蔴园”。由于这里地处僻壤,人们习惯把一些死于非命的身尸(如传染病患者、死刑犯)掩埋于此地的野草丛中,渐渐地,这里演化成为乱葬冈,并被讹传为“埋园”。即使是在15年前,麻园村也还是一个仅有30余户住民的田园,村民们在房舍近旁耕种着水稻与蔬菜,过着恬淡的农村日子。

身处麻园村中的云南艺术学院也是一块“飞地”——15年前,也就是中国政治形态从“意识形态建制”向“后意识形态建制”转化以前,云艺的院墙尽管没有比如今高出分毫,但院墙的限制力却比现在明显高出许多。那时的云艺师生和麻园村民之间少有接触,若一定要说有,则多半是拳头间的碰触。共处了30余年,没有一位麻园村民相信图画和歌声可以换饭果腹,也没有一位村民试图向院墙里的师生们随便学点什么,更没有一名云艺师生与麻园村民交上朋友。

“学院派”始终坚持着它固有的孤傲情结,将自己与“海派”间的藩篱放大。尽管早就有音乐系学生越过麻园村的桎梏,每夜都赶到城里的歌舞厅去挣“外快”,但所有的云艺教师们都对此一无所知。过于市民化的流行艺术在云艺一直处于禁绝境地,所以这所学院长期都只开设民族器乐和西洋器乐课程,根本找不到电声乐器的影子,唯有曾任教于斯的唯一一位外来音乐硕士宋扬,敢于在同场文艺晚会中分别用美声、民族、通俗3种技法公开演唱。

云艺的师生们始终在坚持着自己的坚持、追求着自己的追求,没有因讨好麻园村民的口味而作出适当让步。所以当一位麻园村民终于开办了第一家歌舞厅时,断然拒绝留用任何云艺师生在自己的领地跑场,理由是“他们的嗓门都太大了,会吓走顾客”。对于上个世纪90年代歌舞娱乐场所如笋抽发的昆明大众文化市场而言,云艺力主的“学院派”艺术主张更成了一块“飞地”,游离在主体世界之外。

在云艺至今仍开设的一门课程中,有一个关于精神内容与艺术形态关系的理论:“艺术作为一个独立自在的世界,展示人类精神生活,表达艺术家自我的心灵世界,求取沟通人心和诗心,在相互沟通中提高和净化人类自身,应当是艺术实现纯净化的主导倾向。”

也就是说,真正的艺术是十分个性和内心的,它孤独地游离于共性世界之外,可以被心灵谐振,却不可被浮躁之气所玷污。这或许就是自1958年建校以来,云艺从不主动迎合,而是始终在被动等待着麻园村乃至整个外部世界所包容的真正缘由。

“艺术家的成功程度,决定于他精神内容中的主观成分不退让于客观成分的程度。40多年来,在麻园村工作或生活过的成功艺术家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个性,那就是在主观世界中苦苦坚持,并积淀成了一个从不妥协的艺术氛围。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麻园村始终具有着超强吸引力,引得大批艺术青年及流浪艺人蜂拥而至。如果云艺的艺术主张有朝一日向市井文化妥协了,麻园村的吸引力就会冰释,麻园文化也就会渐渐变得如同莲花池等城中村文化一般了无生气。”任教于云艺的尹先生说。

创库:麻园的“第二空间”

时下的云南人已鲜少知道昆明机模厂身在何处,但提起“创库艺术主题社区”,市民们大都能说出它的确切位置,即:云南白药厂旁的昆明市西坝路101号。一些市民可能还会告诉你:“那是除麻园外的又一个艺术家之村。”

常徜徉于麻园与创库之间的郑先生,对于创库和麻园的关联却有其另样的诠释。他说:“麻园与创库是一个有机整体,创库以麻园的窗口而存在,是麻园的外延,而或是麻园的‘第二空间’。”从事美术设计工作的郑先生深谙,如今置身于昆明机模厂厂房中的这个艺术主题社区——创库,差一点就选择了麻园村。

由一群云南实力派画家精心构筑的创库,发端于1999年底。早在这之前,当“云归派”画家叶永青、唐志冈,以及同样任教于云南艺术学院的画家刘建华、李季等人在上海参观“苏州河仓库画家工作室”时,就萌生了在昆明光大这一形式的念头,并打算将其植根在画家扎堆的麻园村中。

“要做就要和社会发生关系,和公众发生关系。”这是画家叶永青的艺术观。同年11月底。他和唐志冈同时发现了地处西坝路上的这一处旧厂房,并当即决定将云南“仓库画家工作室”选址谡饫铮?碛珊芗虻ィ?蛭?舛?暗卮κ兄行模??鼋煌??址奖恪薄?lt;br/>厂房租下来后,画家唐志冈、叶永青、段玉海、栾小杰、苏新宏等人便将自己的画室从已显拥挤的麻园村中搬出来,迅速进驻了机模厂。紧接着,伍峻、李季、刘建华、潘德海、胡俊、雷燕、孙国娟、宋彦平、林晓东、胡晓刚、鲍利辉、刘亚伟、金志强、金飞豹等30多位艺术家也将自己的眸光撤离麻园村,把工作室开进了云南的“艺术创作仓库”,“创库艺术主题社区”因此得名。

关于“创库”,叶永青的定义是“以手工和个体劳作为生存方式,以张扬个性为标志,以LOFT为基本样式的以旧改新的生活区域”。在这样的基调下,进驻创库的便不再是单纯的画室,也包括摄影工作室、设计工作室、茶室、餐厅、酒吧等。2000年6月6日,创库整体开业,所有艺术家的工作室全面对市民开放,旋即引起了昆明文化界、传媒界乃至国内外艺术团体、企业界的广泛关注。

如今的创库已经成为昆明艺术家的先锋标志和艺术的策源地,很多国际艺术家的进驻计划都选择在创库实施。艺术界对创库的评价是:“它为艺术家提供了一种亲切、随和且富有弹性的艺术实验场地和现场氛围”,有人甚至认为,在昆明不知道创库会显得很老土。事实上,在商业气息较重的昆都和文化巷呆腻了的昆明文化人,也都爱到麻园或者创库小憩片刻,在这里喝上一听啤酒,听上几段音乐,或任震撼人心的图画养一养眼,简单的日子立即增添了更多包容。

而今,一个令郑先生无比兴奋的现象是:不少云南艺术家在麻园村中渡过其“厚积期”后,都会选择到创库“勃发”,有的甚至还将艺术工作室延展到了大理、丽江等州市,在那里构建起了当地“创库”。通过这些“创库”,具有小众(贵族化)气息的文化艺术氛围正在大众(平民化)中传播着,使得地处中华传统文化版图边缘地带的西疆云南,日益步入时代主流文化的核心区域。

麻园走出的云南画派

不论何时、以何种方式来打量云南美术发展史,“云南画派”都将是一个不得不提及的概念。所谓“云南画派”,就是一个滋生于云南的中国画现代画派,以麻园作为根据地,以蒋铁峰、袁运生、丁绍光、王晋元等当世著名画家为代表人物,以云南景物及少数民族形象为主要表现对象,从而形成了一种具有云南风情与表现特色的独特画风,众多饱含云南少数民族绮丽风情的绘画作品震撼了东西方画坛。美国画坛曾出版过一本云南画集,将云南画派的兴起概括为《云南画派——中国绘画的文艺复兴》。

对于云南画派的技法特点,一份资料是这样的介绍的:“这个画派以云南省为名,成员们一起创作和发展他们独特的风格,原料用碳石加水粉,用桃胶调和,再用毛笔、调色刀或手指画在纸上,宣纸和矿物的颜料可永不褪色。为了增强色彩与特殊韵味,他们在宣纸上的两面加色,所以他们的画,色彩鲜艳绚丽。”因此,美术界习惯将这一画风统称为“重彩画”。

讲究浓重用色和半抽象形象设计的云南重彩画,1980年前后步入画家群体创作的空前繁荣阶段,1986年打入美国主流画界;进入90年代后,日本画界很快将云南画派称之为“中国现代画的顶点”。

提“云南画派”不可能不提到丁绍光先生——这位云南画派的掌门大师、杰出的现代艺术家。曾任教于云南艺术学院的丁绍光,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工艺术学院,被分配到位于昆明西郊麻园村的云南艺术学院,从事中国画、油画和版画教学工作。在接踵而至的“文化大革命”中,他因“教授西画”而一度成为政治批评的对象,并因此远足敦煌,到莫高窟中研习壁画。1976年,丁绍光便成为了人们公认的云南画坛领袖,并由此开创了驰名中外现代画坛的“云南画派”。

摘自搜狗百科。

相关文章

  • 《飞地·后意识形态的天堂---麻园》

    《飞地·后意识形态的天堂---麻园》 麻园地处昆明西边,黄土坡附近,是一个人口流动量比较大的城中村,村内有云南艺术...

  • 彩铅初学之天堂鸟+康乃馨

    升级道具后的作品一二。 天堂鸟:自由的追梦人 康乃馨:麻麻的生日礼物 画画真的会上瘾啊 然而论文只搞定一篇

  • 雎言雎语 · 四十三

    幼儿园首日归家,麻麻与丫头絮絮着幼儿园的所见所玩。孟老师已经把丫头的早餐情形微信了麻麻,于是麻麻问起丫头的午餐。丫...

  • 飞地

    我看见 有的人不知道去哪 有的人哪也不去 如果我也走得够快 是否就可以赶上身后的大风? 我们去吹开那些挤在一起的房...

  • 麻前麻后

    不打麻将 她是遥远的布达拉宫 像头顶上的白云 透过眼前一百三十六张麻将子不停吐纳 她不得不将金身隐去,退而求次 有...

  • 从诗歌到当代艺术,飞地安卓1.4版本抢先体验

    在经过两个月的日夜研发后,飞地APP安卓1.4版本明日即将在360上线首发。看看此次新版飞地都更新了些什么吧。 更...

  • 雎言雎语 · 四十九

    晨醒,照例复读一句,“我不要去幼儿园!” 为了赶跑丫头的小情绪,麻麻与丫头开始闲聊。 麻麻,“雎,你在幼儿园这么久...

  • 2019-04-05

    和孟麻诗一首 孟麻已尽孝顺心, 每逢清明倍思亲。 双亲天堂已满...

  • 纯手工制作:饮水机

    宝宝的幼儿园生活 麻麻必须有强大的大脑

  • 雎言雎语 · 四十四

    幼儿园第三日,因着起始的一周只上半日,麻麻中午准时来到幼儿园门口。接到丫头往家回转,边走边聊。 麻麻,“听老师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飞地·后意识形态的天堂---麻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lb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