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get到的句子
1.我们不但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P1
我思:我联想到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一些新手父母,祖父母因为缺乏育儿知识陷入育儿的误区。比如他们不知道新生儿的体温是要比成人还要高1度,由于害怕孩子冷,即使大热天他们也会将裹了一层又一层,导致捂出痱子和湿疹!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爱孩子,却不懂如何爱孩子的表现。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给我的启示是,做父母,必须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掌握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好好爱孩子。当教师,必须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定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才能育好人。
2.作者最受欢迎的一句话“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P3
我思:这个荒诞的观念在我们的社会中还广泛存在,几乎每个人都用过,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用过,比如我们遇到孩子犯错时,用惩罚或者冷处理这都是让他感觉更糟的方式,孩子用表面的服从内心的抗拒来屈服于这种方式,而成人看到的是“错误行为改正或减少”的假象,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没有意识到自身行为荒诞的根本原因。
3.学习小组的父母和老师无一例外的反应:知道我不是唯一正在体验那种沮丧感的人,真让我如释重负啊!P7
我思:问题普遍存在,可却没有曝光,孤独的焦虑如果有同行者,也就不再感觉那么可怕了,因为有一个参考的对象,能够冷静客观的去想怎么解决问题本身,而不是仅限于关注问题产生的后果,幸福也是一样,如果你感觉你很不幸,你可以找个比你更不幸的人去对比,你就释怀了,虽然这是一种很低级的方法!
4.琼斯太太并没有通过问孩子是否做了什么事而给孩子“设圈套”,因为她已经知道孩子做了什么。P28
我思:其实我看到这个案例的时候,心里被击中了,我们成年人的沟通世界里,这种问题普遍存在,虽然已经知道孩子犯错误了,但是我们总是用这种间接责备的口吻来询问,潜台词里有定好的圈,等着孩子来跳,
5.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比我们做了什么或者说了什么更重要。我们做了什么永远不如我们怎么做的更重要。我们行为背后的感觉和态度,决定了我们会怎么做。P29
我思:无论是儿童的相处,还是成人之间的相处模式,言行背后的感觉有时决定了说话的效力。
6.德雷克斯解释说:孩子们的察觉能力很强,但解释能力却很差。”P31
我思:我特别认同这句话。比如家里如果有二孩的,大孩子看到二孩出生,可能会出现短暂的行为倒退,其实是为了获取大人更多的关注和爱。
7.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P31
我思:任何行为的偏差,可能是孩子归属感的遗落导致的信心丧失,我们成人应该多关注行为不当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8.阿德勒14天治愈计划
如果你每天为别人做一件事,坚持14天,到时候你的抑郁症就会消失了!P33
我思:我觉得阿德勒的这个方法可以用互惠原理来解释。我们在给予别人的同时,获得了自身的价值感和归属感。
9.阿德勒说: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她自己能做的事情。其原因就在于,如果我们替孩子做得太多,就剥夺了他们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信念的机会,他们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别人的照顾,或者他们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P33
我思:我们所认为的爱未必对孩子就是爱,我们所认为的好也并非是真的对孩子好,给孩子在能力范围区多一些机会,这便是一种高级的爱!
10.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的第一步是要教导孩子依靠自己。P33
我思:我的理解是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能间接的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11.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不要为犯错误而羞愧。P35
我思:犯错并不可怕,谁也不完美,我们没必要去羞愧,如果你能在错误后找到破译问题的密码,那么错误对你而言,就转变成了好时机!
12.要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P42
我思:赢得孩子是以尊重,关心爱护为前提,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而赢了孩子却背道而驰,它是以掌控压制为前提,打败孩子为目标,最终使孩子成为失败者。所以我们一定要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13.你言行背后的感觉比要比你的言行本身更重要。P42
我思:这句话很关键,态度决定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