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刘同的《向着光亮那方》里的“不变:她一直在老地方”,想起童年时,一段美好到心底的故事。
那会才上小学,放假的时候会去洪威家玩,每到下午三点的时候,便会听到一个老太远远的吆喝,“吃鸡屎藤不~吃粑仔不~”,一边叮叮当当地敲打着碗筷,一边大声的吆喝,从街头传到街尾,清脆、悠远。每当老太走到楼下,我和洪威便从窗户探出小脑袋,大声地答应:“吃~!”这时老太便把身上重重的胆子放下,满脸笑容地等着我们下来。每次我都会要一碗鸡屎藤,记忆中好像是五毛钱一碗,墨绿的糯米被揉成一小坨一小坨,配上热气腾腾的汤,盛在透明的一次性碗具里,舀一口进嘴,糯米甜甜的味道充满整个口腔,蔓延进肚,好不快活。那会的我,还没爱上音乐,但老太清脆悠远的吆喝声,仿佛成了我最爱听的音乐。那会每天下午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鸡屎藤,便成了童年最幸福的事情之一。
后来上了初中,去了海桂,还住了校,便很少吃起老太的鸡屎藤,渐渐的,淡忘进时间的流沙里。现在突然想起,蓦的勾起童年时光的一丝涟漪,那会只知道老太的鸡屎藤很好吃,却不曾注意到老太身上沉甸甸的胆子。时隔十多年,老太佝偻的身影,竟比童年更加清晰。想到这,不禁鼻头一酸,想要落泪。
现在就算是去装饰精致的餐厅吃色香俱佳的牛排,或许也吃不出童年时期一碗鸡屎藤那暖暖的、独一无二的、幸福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