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霜降:时逢秋暮露成霜,霜叶红于二月花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霜降:时逢秋暮露成霜,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 地理沙龙 | 来源:发表于2018-10-23 09:36 被阅读16次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国在很长时间内,都是农业社会,有着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而农业生产活动,受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自然区位条件的制约,特别是受气候条件的制约,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不违农时,为此,我们的祖先发明了中国的传统历法,也就是俗称的农历。

二十四节气之霜降

中国农历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月,参考太阳回归年为一年的长度,并且通过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及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不同位置来确定的,反映的是季节的变化,是我国在农耕社会时期重要的农业生产指导策略,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预知气候冷暖雨雪的重要依据。

二十四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霜降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就是太阳达到黄经210°时,约在寒露节气之后15天,是秋季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最后一个节气,一般每年在公历10月下旬,2018年10月23日为今年霜降节气。

今日霜降

霜降节气是一个气象学意义上的节气,字面上理解就是到了“霜降下来”的时节,意味着天气变冷,初霜开始出现。“霜”是一种天气现象,是指近地面的空气受到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点 ( 指露点低于 0℃ ) 以下,从而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霜冻一般出现在晴朗夜晚过后的寒冷早晨。当然,霜降节气并不是说我国到处都已出现霜降,此时主要是指我国黄河流域一带出现初霜,黄河流域以北天气转冷,而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还相对暖和。

霜降

霜降节气主要对应的是黄河流域的初霜,而东北地区则在9月左右已见初霜,而越往南方,初霜时间越晚,到了长江流域地区,初霜多出现在12月左右,而南岭以南地区则鲜有霜的出现。霜降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危害是比较大的,民间有“霜降杀百草”的说法,被霜打过的农作物往往会发生减产,此时应该做好田间的保温工作。

霜降田野

霜降时节刚好是我国各地的深秋时节,此时气候通常干燥,容易出现“秋燥”,在养生方面多吃生津润燥、宣肺止咳的食物,如梨、苹果等水果,此时也适宜食用栗子,达到养胃健脾的功效。霜降时节在我国的一些地方有吃“红柿子”的习俗,各地对于吃柿子有不同的说法,有说吃了柿子在冬季嘴唇不会开裂,有说吃了柿子冬季不会感冒流鼻涕,多是一些美好的寓意。

霜降吃柿子

相关文章

  • 时逢秋暮露成霜——霜降

    今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

  • 霜降日的暖阳

    霜降日的暖阳 原创:薄海岚 “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今日霜降,却是阳光灿烂,气温回暖...

  • 今日霜降

    时逢秋暮露成霜,几分凝结几分阳。百草渐待入昏黄,天凉日寒添衣裳。 腾致雨,露结为霜。过完寒露,便迎来了霜降。这是秋...

  • 时逢秋暮露成霜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霜降,已近深秋时节,枫叶红了,银杏叶黄了,很多树叶落了,气温明显下降了不少,出门要穿厚外套了。 ...

  • 秋意渐凉,暮露成霜

    霜降,这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古诗云,“时逢秋暮露成霜”,霜降过后天气就更冷了,露水凝结为霜。无边落木萧萧下,大地...

  • 最亲密的人——我的长姐

    有《霜降》诗云:“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荷败千池萧瑟岸,棉白万顷采收忙。”说到“霜降”不光是二十四...

  •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霜降:时逢秋暮露成霜,霜叶红于二月花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国在很长时间内,都是农业社会,有着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而...

  • 文|霜降

    “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霜降三候 “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 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的古...

  • 道一句秋意凉

    2016年10月22日,雨。 听说,明天是霜降。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 推开窗,霧笼的城,丝丝凉意沁着潮...

  • 10.23

    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出乎意料的是今日的霜降倒是比昨日更显几分温暖,许久未见如此明媚的阳光,不随心走走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霜降:时逢秋暮露成霜,霜叶红于二月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mw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