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他们的锅底藏着春天共同的一首诗

他们的锅底藏着春天共同的一首诗

作者: 韦志学写作 | 来源:发表于2023-02-27 22:49 被阅读0次

    天宝十二年(753)夏天,在《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这一组游览纪事诗中,杜甫写到了长安贵族家中的一道美食:

            鲜鲫(ji 4)银丝脍(kuai 4),香芹碧涧羹。

    “脍”在这里指把新鲜的鲫鱼切得很细,因为鲫鱼的腹部是银灰色的,所以又说是“银丝脍”。再以文火煲熟,这时的汤就成了奶白色,在起锅时撒上新鲜采摘的香芹。这样色香味俱佳,清甜爽口的鱼汤令人想起就口舌生津。

    杜甫的锅底就藏着“碧涧羹”。

    到了南宋,词人高观国有这样的句子“碧涧一杯羹,夜韭无人剪”,春天的韭菜本来是最鲜美芳香的,何况是春夜雨露浸润过的嫩韭!但是,如若有一杯碧涧羹的话,也就没人稀罕嫩韭了!我一开始读到这个诗句,还不能很好理解——因为春天嫩嫩的韭菜是芳香无比啊!而碧涧羹到底是怎样的羹,居然会让嫩韭都无人再稀罕!

    我有着一股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我了解到高观国是在山阴,就是今天的浙江绍兴——那是江南。江南哪怕是隆冬时节,其田头旮旯、沟沟岔岔里,水芹(野芹)柔嫩的茎叶也悄悄冒出来。

    而水芹是什么呢?水芹是种长在《诗经》里的植物,它别名早芹、香芹、蒲芹、药芹,因长在水中或水边,又名水芹、水英,也叫楚葵、野芫荽。它属于野菜,是古人采的对象之一。

    《吕氏春秋》有记载:“菜之美者,云梦之芹。”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在秦汉时期,水芹就已经是菜中上品了。

    《吕氏春秋》还记录了“碧涧羹”:“芹,楚葵也,又名水英。有二种:荻芹取根,赤芹取叶与茎,俱可食。二月三月,作羹时采之,洗净,入汤焯过,取出,以苦酒研芝麻,入盐少许,与茴香渍之,可作菹(zu 1 腌菜),惟瀹(yue 4 烹、煮)而羹之者,既清而馨,犹碧涧然。”

    也就是说,碧涧羹清淡又有馨香,如同碧绿的山涧一样。读到这里,只要是勤于下厨或者是对食材比较了解的人都可以想象得出来,水芹本就是翠绿色,自带其香,焯水后更加脆润,其味清爽馨香,一口下去,让人感觉像是来到了碧绿的山涧。

    所以,高观国的锅底也藏着一首有关“碧涧羹”的诗,那是从《吕氏春秋》而来的。而杜甫的“碧涧羹”并不是首创。

    而同是南宋词人林洪,不仅锅底藏着“碧涧羹”,他还要把“碧涧羹”献给君王,他说:

          “野意重殷勤,持以君王献”。

    为什么呢?碧涧羹真的美味到可以献给君王?如果你曾经读过“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你就知道自古以来,文人雅士都以清贫寡淡的饮食作为一种清高淡泊的象征。而碧涧羹,味道清淡,带着芹菜特有的馨香,青白相间的茎叶浮在清澈的汤水中,色泽淡雅素净,品尝起来仿佛置身于高山幽谷间清澈的泉水旁,清雅宜人。

    这品尝的已经不仅仅是味道,更是一种境界啊!

    而在《诗经》里有一首《鲁颂•泮水》,其中有一句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就是说泮(pan 4)水边的泮宫(古代的学校),不知始于何时,读书人中了秀才,到孔庙祭拜时,得在大城门边的泮池采些水芹插在帽子上,才算是个真正的读书人。后来人们就以“采芹人”来称谓读书人。芹泮就是文庙。

    再认真追溯,“芹”声通“勤”,是不是说采芹人就是要勤奋读书啊!而且,水芹长于水中,其棱形茎秆有管状细孔相通,扬州人因此称水芹为“路路通”。所以古人把读书人称作“采芹人”,也有仕途通达、顺遂如愿之意。

    所以,碧涧羹尝的不仅仅是味道,更是儒雅优品的读书人境界。

    一种植物,一道菜,到了古文人那里,不仅养身,更是养心。家常便饭也能让他们吃出山河之味,他们的锅底里仿佛都藏有着春天共有的一首诗,这胸中的诗情画意又怎让我不羡慕呢?

    什么时候,我也能把我的俗世生活过成春天的一首诗?

    Ps.现在的水芹已经基本上看不到了,现在见得比较多的是大的西芹和小的家芹。水芹和家芹对比,水芹应该是“冰肌玉肤”,嫩而脆。而家芹,相对更硬朗,口感可能更粗糙一些。这样的情形我觉得可能跟通心菜有些类似。水通心菜是广西博白的名菜,比土通心菜要更嫩更脆更好吃:焯水,蘸料就令人回味无穷了。而土通心菜是要放油盐(最好是猪油)爆炒才会香脆好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他们的锅底藏着春天共同的一首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pk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