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来了个朋友的侄儿子,来我家做作业,让我帮他查漏补缺,漏洞太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边做家务边让他做做练习。
他不开口说话,就算开口说话,声音也很小很小,看到练习他不读题目,不说题意,好像也不思考思路。就是乱做一通。
去年的假期也闲着,所以他也来我家做作业。当时,他也是这样。
我跟他讲,做数学一读(读一读题目要求),二说(说一说题目意思),三想(想一想做题思路),四做(认真列式子,细心计算),五检查(养成做题检查习惯)。这五个步骤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养成,需要反反复复强调,在讲评作业中反复强调。
或许,有时我说:我讲了啊!我讲得很清楚,为什么学生就不懂?
嗯!就是要把做题的步骤五个习惯要养成啊!
或许,有时我会说:我讲了很多很多遍啊!为什么还不懂。
嗯!学生的脑袋瓜不是容器,不是茶壶里的水倒入杯子里那么简单。
或许,有时会说:真是没办法,单独教了,还是不会啊!
嗯!实践证明,如果在一个群体里,你都没法教会,那么别指望你自己单独教能教会。
或许,还会说:咋不会听?咋就不会听?
嗯!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听我讲的,因为我讲的题不像演讲家讲的那样动听。
认真理解,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
想了想,学生不是教会的,是要让他们合作学会的,哪怕这合作只有转述别人说的话也好,哪怕能相互纠错并指正,哪怕意见不合而相互争吵也好,哪怕能在完整的读一遍题目,有人帮倾听也好……
这些点点滴滴的习惯不是家长能做的,离开了群体,个体不是那么好引导的 ……
再说,我们农村的家长力不从心。
这给我们农村教育带来了多少困难?
嗯!实践反思中寻找最适合的方式。
2019.01.2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