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亭下潮千尺,直送离心到秣陵。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周末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三国时期人才辈出,朝廷以及各地方的诸多官职中都有才俊在史书中留下他们的事迹。本篇就来聊聊岑昬hūn。
关于岑昬的记载其实很少,散落于其他人物的传记中,只是借由零零散散的事迹窥探一二。岑昬在后世的存在感也不高,对于三国后期的事迹关注者就较少,吴国最后一位君主孙皓知名度较高,在他身边的群臣里岑昬也不怎么起眼,留下的名声也较差。
案《太平御览》引注的《吴志》,岑昬曾奉命开凿从丹徙到云阳的水路,这是一项较为艰苦的工作,史料中也有记载此事“施力艰辛”,开凿的过程十分艰辛。案《三国志·孙权传》,赤乌八年(245年)孙权就派遣校尉陈勋领着3万人开凿从句容到云阳的水路,岑昬可能是与陈勋同一时期行动的,也可能是孙皓时期才安排的。顺便,开凿水路也正是孙权对于江南开发的贡献之一。
“八月,大赦。遣校尉陈勋将屯田及作士三万人凿句容中道,自小其至云阳西城,通会市,作邸阁”——《三国志·孙权传》
“岑昏凿丹徙至云阳,杜野、小辛间,皆斩绝陵袭,施力艰辛”——《太平御览》
张尚是张纮hóng之孙,在孙皓时期历任侍中、中书令,他才思敏捷在孙皓这却没能派上多少用场。孙皓曾问张尚“我的酒量能和谁相比?”,张尚吹捧了一句“陛下有百觚之量”,孙皓就类比到了孔子身上,在《孔丛子》中有记载“孔子百觚”。孙皓就挑刺“你明知道孔丘不是君王,却拿我与他相比!”,借机发怒将张尚收入监牢。
“尚书岑昬率公卿已下百馀人,诣宫叩头请,尚罪得减死”——《三国志·张纮传》注引《环氏吴纪》
这时正担任尚书的岑昬领着公卿大臣百余人前来求情,他们来到宫中叩首求情,这才让张尚免于一死,但张尚最终还是在流放过程中被孙皓找到理由诛杀了。案《三国志·孙皓传》,岑昬凭着阿谀奉承的本事最终“致位九列”,“九列”指的就是九卿,他经常发动大兴土木的劳役,这可能是当年开凿丹徙到云阳的水路收获的功劳让他尝到了甜头,而这种劳役对于百姓们来说自然是苦不堪言。
“岑昬险谀贵幸,致位九列,好兴功役,众所患苦。是以上下离心,莫为皓尽力,盖积恶已极,不复堪命故也。”——《三国志·孙皓传》
人们也会将岑昬、黄皓、张让等人一并提及,认定他们这些佞臣要为君主做出的错误决定背锅。岑昬没能陪孙皓走到吴国灭亡的那一刻,在天纪四年(280年)三月又有数百人到宫中叩头,他们对孙皓说晋国兵马将至,所过之处都将望风而降,问孙皓有什么打算。
孙皓询问缘由时他们就指出这都是岑昬招致的祸患,孙皓虽然不情愿也答应了诛杀岑昬以谢吴国百姓,不过孙皓没过多久就反悔了,他派人去阻止为时已晚,岑昬已然被杀。吴国灭亡自然不能让岑昬一人背锅,他的死也没能挽回面对晋军望风而降的人们。
“三月丙寅,殿中亲近数百人叩头请皓杀岑昬,皓惶愦从之”——《三国志·孙皓传》
如有疏漏,还望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