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中最令人震撼和感叹的无疑是对1975—1985年间波澜壮阔地历史进程和十年间天翻地覆的巨大转变。令我震撼的应当是作者用平淡通俗的语言把每一个人物都刻画的栩栩如生有血有肉。让人的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
路遥《平凡的世界》开头: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是时代写死了田晓霞,而不是路遥
当写到田晓霞消失在洪流中那一刻,作者路遥内心的悲伤已崩溃决堤,他唤来远方的弟弟解救他,至亲看到他时他伏案泣不成声道:“田晓霞死了!”。
“田晓霞”这个小说里的虚幻人物为什么会对作者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因为“少平”就是路遥啊,那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孩子,一辈子在黄土高坡上,经历了中国人民最贫穷最苦涩的成长,路遥的书中没有提及“过继”,这是他内心最深处的痛楚,痛到要去影埋于心,极端的贫穷使以他为傲的父母不得不把他送人!路遥本人经历的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那田晓霞象征着什么?富裕与知识,高尚与温暖,这都是路遥与“少平”所渴望的。在那样的年代背景里成长的路遥是没有胆识和心胸让少平与田晓霞幸福在一起的。是路遥所经历的时代写死了田晓霞。
为什么路遥笔下没有“安娜卡列琳娜”这样矫情的女子?因为挣扎在丙饭边缘的路遥身边是绝对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人,正面的田晓霞润叶不嫌贫爱富,反面的郝红梅爱慕虚荣,不管好坏都逃不开“贫穷”这两个字,这就是路遥时代所有人的缩影。无论作者有再旷阔的想象力,他没见过没经历过的美好,是永远不会出现在他自己的笔下。时代造就了这样的好作家的缺失,缺失造就了“田晓霞”的结局,这是让读者无奈且遗憾的,伤感却也深刻。走好吧“晓霞”那个时代你不该拥有幸福。她是一个浪漫主义者,是理想的化身,却最终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牺牲了自己,我们真的无法苛求作者给她一个合理的结局,或许现实就是如此,谁也无法改变。
这本书从一个侧面给出了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下的我们面对现实与理想,物质弥漫下的我们该如何选择,重新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平凡的世界 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 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 不平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