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衩的美名和秦淮河两岸的歌声都已随历史车轮渐行渐远,只留下余音绕梁般淡淡回响在文人墨客笔下萦绕不绝。这是第二次来南京,第一次来,步履匆匆。时隔三年再来,仍然步履匆匆。在这个时代,仿佛步子迈小了就会被时代落下。人如此,城如此。
三年前我来调研时,雨花经济开发区还没通地铁,从高铁站到调研单位路也不通畅,开车也得一个小时。今日再来,不仅城铁线已经高高架起在空中,新修好的道路宽阔笔直,一路车行顺畅,更加让南京的步子走得更快更稳。
昨夜坐了一夜车,今早五点到南京,匆忙赶到酒店,开完会即准备返程。原以为地处京沪线的南京,开往北京的高铁络绎不绝,不至于买不到票,结果会议结束订票时才发现,车虽多,却几乎无闲余票,从中午到晚上的一等二等车票几乎都卖光了,只有个别两趟慢一点的车还余有为数不多的几张车票,只好赶紧定了一张傍晚出发回京的车票。如此以来,下午无事就只能在南京转转,寻找一下往日金陵的繁华与浪漫。
![](https://img.haomeiwen.com/i11261816/9ee252b9ea5f298c.jpg)
来到雨花门,老城墙高大宏伟。长条巨石垒成的厚实城墙和高大的城门,宛若饱经沧桑的战士,历经数百年风雨和战火洗礼仍然巍巍屹立,岁月虽老而壮心不已,睥睨往来的脚下的人流和车流,跨越时空迸发着令人敬畏的霸气。依偎着老城墙生活的人们,哪怕是在梦中,也一定会感觉到一丝安心和静气。
![](https://img.haomeiwen.com/i11261816/17d1068f03d61538.jpg)
城内已是一片片高楼崛起,带着改革开放后典型筒子楼的方正外形特征,密密麻麻填满一街一巷,让老城越发显得逼厌。当年的古气近乎消失殆尽,被杂乱无序而又过时的楼房围堵出一片老县城的氛围,找不到一丝老南京的历史感、沧桑感,也找不到现代化城市的现代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11261816/5689e60d33d88731.jpg)
在一个路口,忽然被一个牌子打动——“小心桥东街”。小心桥,这个名字充满小家碧玉委婉风格而又略带警示意义,能用这个名字的地方必定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能取这个名字的地方一定有它的故事。小心桥东街是一个老巷子,宽不过一米,巷子一侧是高高的楼房,另一侧是低矮的民房。楼房虽高,也就是没有任何特色的筒子楼。民房虽矮,但高高的白墙建成梯次化的墙脊,墙脊上铺着灰瓦,一看就是典型的江南风格的老建筑。虽然使用年久,已十分破旧,但吴冠中画中江南的房屋风格依然带着古味扑面而来。小心桥东街上的这一段老房子上都贴着大大封条,写着已征收三个字。墙边贴着的大红纸上写着倒计时3天。这片老民房已经被征收完毕,3天后应该就要拆除了。有幸在这片老房子存在的最后三天里看到这曾经的历史。老房子已经不堪使用,这里将耸立起新的高楼大厦。历史毕竟是历史,南京还要迈向现代,走向未来。在时间的车辙下,建筑和人一样会老去,会消散,一切都要给未来让路。
![](https://img.haomeiwen.com/i11261816/ea85a97d395846fa.jpg)
沿着这片老房子继续往前走,不远处是南京城一处著名的网红打卡景点——老门东。老门东是一处新建的仿古建筑群,其中有一部分应该是利用了以前的老墙基和老巷道,但经过整体规划和设计,采用了与小心桥东街老房一致的风格,静雅而文气,只是缺乏古老的历史感。老门东内以文创产品为主,有十分古朴的汉服店,也有各种雨花茶楼,既有南京经典美食商店,也有各种老牌饭馆,其间穿插着充满现代感的甜品店、奶茶店、咖啡馆等,是一处十分适宜休闲购物和拍照打卡的地方。时间有限,匆匆在老门东买了点南京的点心和盐水鸭,就要返程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1261816/76936d025ee4989e.jpg)
上次来时,去了趟钟山,瞻仰了威严肃穆的中山陵和美丽豪奢的美龄宫。这次抽空转了转雨花门和老门东。都是匆匆告别。
在这个时代,想坐下来慢慢品味和回顾一下这些城市古老的文明,愈发显得艰难。时间艰难,心境艰难,环境也艰难。古老的城市在大步向前迈进,稍不留神,曾经古老的气息都被拆进垃圾堆,再度来时,现代化城市已把过往踩在脚下的尘埃里,再也找不回。
已经渐行渐远,期待下次再来时,能有更充裕的时间,慢慢走遍这座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