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是什么?越是常识性的事物越难以定义或解释,虽然随着我们阅历的增长,心中会对知识逐渐形成具象的理解,但是仍然难以具象表述知识的本质。我对知识的理解,在于其客观性的存在及其描述,具有多维性、一贯性和统一性。理解知识越深入,掌握探索客观世界的能力越强,我们的人生便越富有价值和意义。
一 凡人一瞬,知识永恒
我们不能发明或创造知识,我们只能发现或探索知识。宇宙浩瀚,知识无边,知识归根结底一直都在历史的长河里等待着被人类揭开神秘的面纱。知识次第出现在这个世界,只是时间的问题。
课本上我们见到了众多智慧而勤奋的超级个体们,他们发现了很多里程碑式的知识,荣耀加身的他们,无比幸运又理所应当,they deserve it。无论由谁来发现知识,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最终都将拥有同样的效果;然而对于每个个体来说,发现和探索知识对我们的人生影响极大。

曾国藩:“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即便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发现知识的超级个体,也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圣贤,然而在短暂的一生中,越早认识知识的面目,将越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利用知识创造属于我们更精彩的事迹。
二 知识的特性
知识一种客观存在及其描述,具有多维性、一贯性和统一性。
客观存在:表示知识不是虚无的描述,而是确确实实存在于宇宙之中,可以是实体、属性或者关系,知识这种客观存在既可以是实物的描述,也可以是虚物的描述。对于意识来讲,包括神学都是一种存在。我们学习知识,是让这种存在根植于我们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之中。
多维性:表示知识包含了多个维度,语言、数学、理化、生命科学、前沿物理、历史地理、政治经要、文学艺术、思维逻辑、听说读写甚至于宗教等,各方面客观存在及其描述都属于知识范畴。
一贯性:表示知识在定义域内具有连贯、传承和稳定的特性,它只会曲折上升逐渐完善,而不是今天与昨天的认知相冲突。
统一性:表示知识是一个大的框架体系,各领域的知识相互统一并不矛盾,且会相互补充、相互支持,不同领域的知识往往具有密切联系的共通性。
不管从广义还是狭义的角度上理解,知识都具备以上特征。知识首先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具备一贯性与统一性,如果一种知识的描述不具备一贯性和统一性,那么它就不属于知识。比如,错误的理论,很难具有一贯性与统一性,不能称之为知识。
三 知识的四类
知识被记录和传承,通过记录抽象化为模型,通过模型提炼为方法进行具体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索新的知识,形成一个不断迭代的闭环。在此,可把知识分为记录、模型、方法和探索四大类,理解和分析知识的形成规律。
记录:我们所有学到的基础知识,大都来源于他人的记录,声音和文字是记录类别知识的载体,记录类别的知识只需要我们认识和模仿。
模型:我们通过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来了解这个世界,数学中的方程是最典型的模型;马斯洛层次需求,这个金字塔的形状也是一个典型的模型;中国地图世界地图也是模型,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理形状。模型类别的知识,在于让存在更加具象化。
方法:模型只是一个工具,如何运用我们所掌握的各种模型,这便是方法;系统地综合运用跨时间维度、跨空间维度的模型,这便是方法论。方法类的知识,在于让我们影响这个世界。
探索:在应用方法类知识去影响这个世界的同时,我们会遇到更多更新更难的问题,此时我们将拥有新的认知,更有可能开新的知识的大门。知识应该被验证确实可行的,在新的知识面前我们并不能马上形成记录,因为记录类别的知识它具有一贯性和统一性,探索类的知识只能称之为研究,当探索类别的知识产生了新的纪录,那么你也成为了知识发现者的幸运儿。
牛顿:“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If I have been able to see further, it was only because I stood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不管是哪一类别或领域的知识,只要有新的知识发现,就会很自然的成为下一个知识发现的肩膀。
四 知识爆发的条件
人类进化了几百万年,真正的人类文明只是近5000年,但在最近300年却发生了相比以往难以想象的巨大飞跃,是什么条件使得文明进步越来越快?答案只有一个:是知识。那么是什么让知识产生爆发呢?
公元前700多年到200多年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公元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是人类历史上非常典型的知识爆发的两段时期,如果有第三段,那么就是近现代。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基础是各国想要富国强兵,更重要的是思想的解放。
欧洲的文艺复兴,基础是资本主义萌芽,旧的经济体制逐渐走向崩溃,更重要的还是思想的解放。
近现代的科技腾飞,基础是数学、物理和化学学科的体系化,促进了两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同样促进了基础学科更深层次的发展,成就了人类史上的辉煌。
纵观几个阶段的知识爆发,其实有一个很微不足道的现象,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频繁和通畅,交流的通畅造就了学术的自由,使得知识不断向前推进,知识的大门一扇又一扇次第打开,人类文明步步高升。反观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以及文字狱的威胁,科技水平发展明显迟滞。
知识爆发的条件是——交流。21世纪以来,互联网使得人类交流更加自由和频繁,人们检索知识也更加方便,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接下来将是知识指数级上升的过程。
五 如何利用知识发现的规律成就自己
我们已经知道知识的迭代规律:是从记录,到模型,到方法,到探索,再形成新的纪录,交流和实践使得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被不断加速,我们在这历史的长河中能留下什么呢?
1.实践出真知。有针对性的学习更多的模型和方法,结合自身可实践领域展开更多的实践探索,遇到问题时不要跳过问题,而要厘清问题,利用现有的模型和方法探索出解决方案。每解决一个新出现的问题,就发现一个新的知识点,如果发现的知识点的个数越多,就越可能成为知识发现者的超级个体。
2.开放交流。与同频的人展开更多的交流,了解行业更新的理论知识,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要埋头苦干。
3.要耐得住寂寞。“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韩儒林前辈一语惊醒梦中人,很多人急功近利,最终却只能在知识的大门面前浅尝辄止。要赚钱不一定要掌握特别多的知识,但丰富的学识更大概率能带来更好的收益。
4.懂得传承。把掌握的学识写出来,总有人用得到;把未解决的问题写出来,总有人解得出。在不断的交流和实践当中,知识会自然而然地迭代,在知识迭代的传承中也可以留下你的影子。我们有很多古人著书立说,把平生绝学流传后世,我们今天写文章也是一样,包括本篇文章亦是如此,观点不一定正确,重要的是要有价值,给人带来启迪。
佛山·均安
2019年5月8日01:56:5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