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试中的科研思路与方法

作者: 148a4098b41a | 来源:发表于2019-05-30 09:35 被阅读0次

    1.系统思维:将认识对象作为整体系统,从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的考察认识对象的思维方法。

    2.辩证思维:是关于联系与发展的思维方法,其实质为对立统一规律。

    3.基础研究:是指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基础研究又可分为纯基础研究和定向基础研究。

    4.应用研究: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的研究,它主要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进行的研究。

    5.开发研究:又称发展研究,是指运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及实验知识,研制推广新产品、新设计、新流程、新方法等,或为了把现有的样机和中间生产环节进行重大改进的创造性活动。

    6.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三者比较表。

    研究类型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开发研究

    目的 探索理论本质特点和运动规律 掌握应用规律阐明应用原理 新产品、新设计、新流程、新方法

    本质 科学发现 技术发明 工程再创造

    应用的目的性和定向性 不明确或较笼统,定向性差 比较明确,定向性明显 十分明显,定向性强

    研究人员自由度大  有一定的自由度 小

    科研周期 长 稍长 短

    成功几率 小 较大 大

    成果形式 论文、专著 论文、报告、样品原理性装置 报告、技术文件、试产品

    成果作用

    学术意义 在一定学科、技术领域有影响 增加新产品、新材料新方法和新流程等

    7.观察法:指的是带有明确目的,用感官和辅助工具有针对性地、直接地了解正在发生、发展、变化的现象的方法。

    8.实验法(experience):是人们为了在更有利的条件下对事物进行考察,而积极地干预、人为地变革、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的一种操作活动。实验法是现代医学科学研究中重要且常用的基本方法。

    9.处理因素(factor): 因素包括外加因素和本体因素。

    外加因素:也称处理因素,是外加于受试对象身上的条件或物质,其目的是为了观察受试对象的反应。

    本体因素:受试对象本身所具有一些特征(如年龄、性别等),有时也是研究的因素,这类因素被称为本体因素。

    10.实验对象(subject):主要是指接受测验的人或动物、组织或细胞等,也叫受试对象或研究对象。要求实验对象应符合实验目的,且同性质要好。否则研究结果会受到怀疑。

    11.实验效应(effect):是指因素作用于对象后所产生的结果。

    效应的标志:指标(index)或判据(criteria);参数(parameter)

    效应的主要要求---是将实验室中的一些本质问题能够清楚而准确地反映出来。

    选择好实验指标---是关系研究成败的关键,要求有客观性、特异性、灵敏性和精确性。 

    12.安慰剂:是指外观、色泽、气味、颜色、形状以及用法和给药途径,均与试验用药完全相一致,但无明显药理作用的制剂。安慰剂多由淀粉、糊精、食用色素、苦味剂等做成。

    13.文献综述:是由专家就某一特定时段内的某一学术问题,在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综合分析撰写而成的专题性学术论文。

    14.研究开题报告: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评价和修改课题设计方

    案而在课题立项或实施前所做的专题书面报告或呈报给上级批准的研究计划。 

    15.中医药文献学术研究:主要是指通过文献资料(包括医书、方书、医案等)的收集整理,进行中医药史、

    医学人物等考证研究,中医学派、医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探讨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的概念、渊源及发

    展应用专题研究等。

    16.体内实验与体外实验类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项    目 体内实验 体外实验

    实验周期 急性实验较短, 慢性实验较长 一般较短, 但须重复

    实验设备

    和耗材 较少需要 需要细胞分离设备、超净工作台、培养箱和显微镜等, 用于培养的耗材量较大

    实验条件 受体内多系统的影响, 较难控制 可控性强

    组内差异 存在个体差异, 样本例数需要较多 同源细胞差异不明显, 样本例数需要少

    技术要求 需动物实验技术, 难度较低 需细胞分离培养技术, 难度较高

    适用范围 药效学研究、毒理学研究,整体水平上形态和功能方面的分子生物学和药理学研究 组织、细胞水平上发病机制,分子生物学、药物筛选和药理学研究

    17.病理模型的选择要注意的原则?

    (1)与人类疾病相近原则:与人类疾病相近的理想模型是自发性疾病模型和通过遗传操作获得的转基因动物模型。

    (2)稳定性和重复性原则:所谓稳定性,是不同个体动物之间的差异,差异越小其稳定性越好。

    (3)适用性和可控性原则:适用性即是所选用动物必须适合于某种动物模型的制备要求,复制出的模型要适合于研究目的;可控性即是所用动物及复制出的模型要易于控制。

    (4)国际化和公认性原则:应尽可能采用国际上认可的模型及其造模条件。

    18.平行设计:是最常见的设计方法,要求不同的实验组同时、同地、同条件进行实验,同时要求受试者(如动物)随机分配到各组,而不能人为随意决定。

    19.临床试验的三要素?

    (1)施加因素:是指以人为研究对象所实施的各种干预,可以是待评估的新的干预方式,也可以是用于比较的对照组。

    (2)研究对象:在试验性研究中又称为受试对象,是指施加因素所作用的对象。

    (3)研究效应:是指对施加因素作用于研究对象而产生的相应的结局或反应,可通过效应指标或结局指标加以衡量。

    20.中医药文献类型?

    ⑴按文献载体划分:

    ①印刷型文献(纸质文献)。                    ②微缩型文献(胶片)

    ③视听型文献(声像资料):录音带、录像带。    ④机读型电子出版物(利用计算机储存和阅读的文献)。

    ⑵按出版形式划分:

    ①图书   ②期刊   ③报纸   ④特种文献(非刊非书资料)

    21.临床试验设计的五项原则:1.对照2.随机化3.盲法4.重复5.均衡

    1. 对照

    (1)含义:对照是指临床研究过程中,确立可供相互比较的组别。

    (2)★目的:设立对照是临床试验的基本原则之一,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比较不同组别间效应指标的差异,从而可以对处理因素的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意义:其一,是控制非处理因素的重要途径。通过设立对照,使试验组与对照组间除处理因素外,其余非处理因素尽可能接近,从而可以对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对同质个体产生的反应差异进行鉴别,为确认处理因素在临床试验过程中的真实效应提供依据。

    其二,是反映研究目的的重要因素。

       临床试验的研究目的中往往包括几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所谓PICO模型,除研究对象(Participant)、施加因素(Intervention)与研究效应(Outcome)外,还包括对照(Comparison)的特性。

    其三,是临床试验科学性的重要保障。对照是临床试验科学性的必要条件。

    (3)★对照的类别

    1)按临床研究设计方案分类:

    ①同期对照(concurrent control):同期对照是指临床试验中的各个组别包括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受试干预是在同期并行的,而不是在不同时期先后进行的。按分组的方式可以分为同期非随机对照、同期随机对照

    ②非同期对照亦称历史对照(historical control):即对以既往某段历史时期内的资料或研究结果为对照,与现阶段的资料或研究结果作对照比较。非同期对照要特别关注----资料之间是否具有可比性。

    ③前-后对照(before-after control)与交叉对照(cross-over control):

      前-后对照:指的是在同一个或同一组患者身上,分前、后两个治疗阶段,分别采用试验措施或对照措施,并对其治疗效果予以分析评价。哪个阶段采用哪种干预措施通常用随机的方法加以确定。

      交叉对照:指前-后对照设立两个组,并同步进行试验,则两组的前-后阶段都要分别接受试验或对照措施,构成两组试验与对照交叉的结果,称之为“交叉对照”。

    ④配对对照:为消除非施加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使组间得以保持均衡,在设计对照组时,可以将可能的混杂因素(最常见如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的数量或种类等)或有关危险因素作为配对因素(matching factor)进行配对,这种对照称之为“配对对照”。

     2)按干预措施的性质分类

    ①安慰对照:安慰对照包括安慰剂对照、假操作对照等。

    ②空白对照:指对照组在不加任何处理的“空白”条件下进行观察和研究。

    ③阳性对照:亦称为有效对照(effective control),以公认的常规有效疗法作为对照。

    ④模拟对照:是指不同给药途径或不同类别的治疗方法需要比较时,为了使两组受试者间不会因为知道接受了不同治疗方法而产生偏倚,使用模拟剂或模拟操作,让两组受试者表明上看起来是接受了相同的治疗。

    ⑤相互对照:是指各组互为对照。包括相同药物不同剂量组间的对照,不同治疗方法组合的对照(如中药组、西药组、中药加西药组),同一疾病不同中医证型组间的对照等多种情况。

    2. 随机化

    (1)随机化的含义:是临床试验中抽取或分配研究对象的重要方式。通常包括两种方式:随机抽样和随机分组。

      随机抽样:是为了使目标人群中的合格研究对象都有均等的被选择机会,且避免选择性偏倚,使抽样所得样本对总体而言具有代表性。

      随机分组:是对随机抽样的样本或连续的非随机抽样的样本应用随机化的原则进行分组的方法,使研究对象有同等的机会进入试验组或对照组。

    (2)★随机的原则

    1)“同等概率”原则:是指每个研究对象(或个体,或群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或有同等的机会被分配至任何一组。

    2)不受制于任何主观因素:实施随机的过程中,研究对象是否被抽中,或受试对象被分至哪一组,既不为研究者也不为研究对象或其它任何人的主观意愿所左右。

    3)“不确定性”原则:研究者或研究对象事先都不可能确切地预测某研究对象是否会被抽中,或会被分至哪一组。

    想了解更多中医考研干货请关注公众号:高教医考 ,更多刘应科老师的中医考研书籍请到天猫云图盛世图书专营店选购,更多强化知识点可关注高教考试在线官网,有免费中医课程相送哦~请加中医考研交流群:101666193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复试中的科研思路与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tm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