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需自悟,人需自度-由31岁妈妈携子跳楼引发的思考(原创)
昨天晚上仔细看了关于那条“31岁妈妈携带一对儿女跳楼”的新闻的相关报道。在公众号上,贴出了那位母亲长达15页的遗书。遗书的内容大致复述了自己的婚姻内容,以及自己是怎样受到伤害的。放在以前,也会我会站在这个女子这一边,一方面极度同情她,另一方面也许会在道德上严厉斥责那个男子。可如今,我只想以一个心理师的冷静视角和中正的立场来分析这个案例。其中有关心理学的术语仅是我的个人理解,不代表完全准确。
产后抑郁,是心理疾病的一种,属于抑郁症的一种。曾经有一篇著名的文章是讲抑郁的。那篇文章把抑郁比喻成一只黑狗,主人公被黑狗跟了多年,最终疗愈了自己。抑郁症并不可怕,它也是众多生命体验的一种。这样的生命体验提醒人们,该成长了,该挖掘自己的内心深处了。除了抑郁这一表现形式,还有许多其他的心理疾病症状,如躁狂、恐惧、焦虑、惊恐发作、强迫,等等。这些症状有的是单独呈现,有的会混合呈现。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诱发精神类的疾病,如出现幻听,妄想,谵语,甚至精神分裂。
新闻的女主人公结婚时28岁,丈夫39岁。这样的年龄悬殊并没有太大问题。这一案例的关键点在于,女主不能为自己的生命承担责任。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受害者模式
受害者模式害死了她。妄想的一种属于迫害妄想,受害者模式属于它的前期表现。文中控诉了男方以及男方的家庭是怎样伤害她以及她的家人。在心理学中,有两个关键的词,一个是投射,一个是认同。如果说,丈夫的确想要伤害妻子,那妻子是给了丈夫伤害她的机会。也就是说,别人怎么对你,是你教会的。打个比方,生活中我们经常接收到他人的评价,这些评价有的是好的,有的是坏的。有独立人格的人,会稳稳的站在那里。任这些评价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不改变自己的立场。而没有独立人格的人,因为自身的系统很弱,才期待别人的好评价来确认自己。这样一来,就很危险。因为,你怎么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每个人只能对自己负责。心理能量弱的人,没有自带的稳定系统,所以别说别人有所行动,哪怕是一点风吹草动,也会使自己崩溃。因为他们的心里,早就有了一个担心,害怕别人来伤害自己。这种受害者模式,是直接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别人。而且这种模式会反复延续下去,来类似的事件来临,就马上掉进受害者模式的思维里。就是“我是好的,你们是不对的,你们都来伤害我,你怎么可以这样?”吊诡的是,这个想法并不来自于他人,而是来自于自己,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埃利斯的ABC理论也能从另一方面解释这一点,A是Affair事件,B是Belief信念,C是Consequence结果。因此,信念是连接事件和结果的桥梁。因此,发展自己的独立人格至关重要,而悲哀的是,很多女性成年以后,都没有形成独立人格。我举两个例子,一是有很多女生在谈恋爱时希望男朋友无条件宠爱自己,连小小的包都要男人拎着。我想,大家在马路上一定看过很多这样的情景。一对男女,男的拎小小的女式包,女生晃着膀子很得意的样子。构成这个情景需要男女双方的配合,一个愿打,一个愿爱。那个屁颠颠跟随你的男人,真的是可靠的吗?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分宠爱女人的男人有很强烈的控制欲,或者内心的能量很弱。主持人青音曾经说过自己的一个故事,她在欧美的机场,看到很多女子独来独往,取很大很重的箱子。男人也不会主动帮女人,除非女人提出需要帮忙。因此,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受害者模式的前提是,自我有一个信念是,我是弱的,你需要照顾我,你需要对我好。这样的模式在谈恋爱时就为日后的婚姻埋下了隐患;第二个例子,金钱态度。有独立人格的女生会在恋爱时坚持AA,不会索要昂贵的礼物。如果男生买礼物,则一定会等价奉还。这才是真正的自尊,即我们是两个平等的人,所以我不会侵占你,你也不可以来侵占我。而没有独立人格的女生则希望男朋友买很多礼物给自己,一不如意就生气。物欲无法填补的人来自心理严重的匮乏感。而且,金钱是一块试金石。很多人在结婚以后,触发危机的来源是金钱。
二、亲密关系
为什么有的抑郁会在产后这个时间点爆发?因为生产带来了亲子关系。每个人在出生以后,就在母婴关系的影响下长大。而很多人在原生家庭的互动模式是不健康的,是有严重的问题的。表现在,家庭成员的情感不能流动,家中有一个权威,或没有界限意识。原生家庭带来的问题会潜伏在潜意识中,等到这个孩子长大成人,面临结婚生子会有深深的恐慌或焦虑。尤其在生了孩子以后,夫妻关系的问题还没理顺,又要处理亲子关系。这些关系都属于亲密关系,亲密关系蕴含了人性中的所有痛点。很多人都认同这样一句话,我们总是把好脾气展现给外人,而把坏脾气留给了家人。案例中的女主,自己的原生家庭是有问题的,她提到希望在自己走后,爸爸对妈妈要好一点,要和妈妈多交流。这是属于情感不能流动的类型。还有,她提到希望爸爸妈妈为了自己活好一点。这怎么可能呢?她走了以后,她的父母会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另外,我一开始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女主要带自己的孩子一起走?看到后来才知道,她不愿意把孩子留下给丈夫,她觉得孩子成长在丈夫的家庭中是不会幸福的,她是用这种方式惩罚丈夫和丈夫的家人。案例中有一句话,是“你给我的,我一分不要;我带给你的,就是这双儿女,我要全部收回。”因此,这个女子,也是操纵感控制感极强的人。无论怎样,她也不可以剥夺两个孩子的生命权利。还有很多迂回的方法,可是这个女子极度痛苦,已经没有余地让自己思考和呼吸了。
三、沟通
不知大家注意与否,很多美剧中的情侣吵架后,都会坐下来谈一谈。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当然,美国也有美国的问题,这里不作赘述。案例中,女子的态度是,不愿和男子沟通。因为三观不正,沟通也没有用。或者她也尝试过沟通,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所以,女子处于长期的压抑中,没有抒发的出口。另外,有一个细节。她提到她和自己的妈妈说过自己的苦恼,她妈妈都让她要大气要宽容。她妈妈的说法看似没有问题,实际上也在女儿跳楼的结果上推了一把。因为,她妈妈提供的是一种方法,没有完全理解和倾听女儿。女儿想必采取过大气容忍的态度,可是这让她更痛苦。的确,很多沟通是无效的。有效沟通的基础是放下双方的偏见,就事论事。而且不能有责备的语气,那不是沟通,那是讨伐。沟通是一种表达自己态度和想法的方式。合理运用沟通,不要生闷气,更不要希望对方能看懂你,同情你,甚至希望对方会自责,会彻悟,不可能的。因为尊重和爱发生的条件,是同频共振。你有多爱自己,尊重自己,这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四、全职妈妈
文中很多篇幅围绕全职妈妈展开。其实,全职妈妈又涉及到金钱问题。个人观点,女人还是需要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全职妈妈幸福的条件是,对方是一个很懂爱的男人,或者自己的内心和能力无比强大,可以全职隐退江湖也可以随时出战的女性。所以,还是回到有没有独立人格的中心上来。案例中的女子,内心是自卑的。而自卑又来自于自恋。这种自恋不是真正爱自己的那种,而是病态的。全职妈妈若是幸福的,一定是自信的。她可以没有金钱的收入,但她的人格力量足以生发持续的光彩。
五、负疚感
案例中的女子对自己的父母有深深的负疚感。这是非常要命的。这种负疚是一把向内的刀,刀刀戳向自己的心口。负疚的子女很多,这样的人,不仅对父母会负疚,对朋友,对其他人也会有类似的体验。典型的表现是,不会拒绝。案例中的女子就是这样,明知丈夫和丈夫的家人是不对的,她也没有清楚而坚决的拒绝。有人说,父母对儿女没有太多的要求,把他们抚养成人。儿女首先把自己照顾好,然后抚养好自己的子女。这就是一种传承。过分强调回报和尽孝是大家的负担,这引起我的思考。我觉得这段话非常有价值。父母和子女之间,是有界限的。而我们的观念中,经常觉得“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这种情感实际上是一种压榨。父母对子女的爱最终指向分离,这才是健康的。所以,个人认为,父母和子女有独立的空间很重要。这种空间不但包括生活起居上的,更包括精神上的。我觉得,这需要长久的努力。当家庭成员都能对自己的情绪、生命负责,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能量耗损。
第一次尝试写心理学类的文章,很有难度。非常考验心理学的功底和文字表达能力。有的人说,面对这样的话题,不忍说什么。可是,这是两码事。没有人分析梳理,这样的事还会出现。心理师就要有这样的勇气,因为眼泪不能解决问题。面对产后抑郁,面对女性健康,社会和人们需要很多的思考。每个人唯有对自己的生命以及生命的成长承担责任。生命是可贵的,生命的成长是终生的课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