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知识,用策略,教孩子,欢迎来到“学呗”育儿。我们都希望留给孩子一个更好的记忆和记忆中的自己。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父母逐渐衰老,孩子会记住我们什么呢,是平时喋喋不休的唠叨,犯错时的严厉批评,还是陪玩时的欢声笑语?前段时间,美国《时代周刊》就提到了如何让孩子更能记住父母的爱,它给出了以下这些场景:
第一个场景是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的时候。孩子会记住你在床边为他们驱赶“怪兽”后的安稳,或在噩梦之后拥抱他们的安心
。
孩子的世界里,总有各种让他们感觉到害怕的东西存在,就比如黑暗的魔鬼,柜子里面的怪物,以及陌生的人或者环境,这些都来自于孩子的不安全感。所以,当孩子表现出惊慌和恐惧的时候,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起安全感,例如:很多小孩儿惧怕打雷,如果家长随随便便就抛出一句:打雷有什么好怕的,胆小鬼才怕呢,它不会起到任何减缓作用。家长们可以尝试给孩子一些肢体语言上的鼓励:比如抱抱孩子,轻轻的拍拍孩子的背,同时呢告诉孩子打雷其实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或者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其实爸爸妈妈小时候也怕打雷,后来长大了就不怕了。
第二个场景是认真陪伴孩子的时候。当你停下手头的事情,专注的和孩子谈谈心,或投入的和他一起出去打球、跳蹦床,这些都将永远铭刻在孩子心里。很多家长,认为自己足够的爱孩子,尽管忙于应酬工作,也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但是呢,在陪伴孩子玩耍的时候仍然是放不下电话,无意识的把孩子放在一边儿,或者呢,孩子向家长问问题时,家长也不够注重,随便应付几下了事儿。而孩子会怎样想呢?家长对自己是否专注一目了然,他只会感受到你的敷衍而不是爱和关注,又怎能记住。所以呢,建议家长们,如果有时间陪孩子,不要把工作带入当中,专心的陪孩子玩儿,就比如:吃一顿好饭,看一场孩子喜欢的电影,认真回答孩子问的问题。
第三个场景是赞扬和批评孩子的时候。你对孩子的肯定或批评会深深地影响他,孩子的心像水泥,早期的印象会固化一辈子。家长们或许有时候会有意无意唠叨自己的孩子,比如:“我家小孩儿太淘气,还是你家闺女聪明”,“我家小孩儿太笨了,学什么都慢”。以为是说说算了,其实这些对待孩子的评价,是给孩子贴了一个不好的标签,孩子容易把它记在心理,并否定自己。所以建议家长们在说教孩子时,要思量下想说的话,尝试多赞扬孩子的优点,批评孩子的时候也尽量做到对事不对人。
第四个场景是父母实施家庭传统的时候。孩子们都喜欢不期而至的惊喜,但对可预测的、能期盼的家庭活动更是记忆深刻。关于家庭传统,有一本书《盖茨是这样培养的》中就提到:家庭传统能给孩子营造连贯的生活氛围,带给他们生活归属感,帮助孩子在未知的世界中保持本心。而在生活当中,我们的家长往往就会忽略了这种活动。其实,家庭传统不一定是要多么盛大的节日,但是仪式感是必须存在的,它可以是每周的一次的户外野餐,每年一次的长途旅行,或者是爸爸生日时必做的一道菜。只要家长们肯去花一点时间实施,相信孩子会紧紧铭记这些有意义的事情。
总之呢,每一位父母的初衷都是希望给孩子留下一份美好的童年记忆,虽然实行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但是父母向孩子表达的这些爱意,会永远印刻在他们心中。或许有一天父母老了,糊涂了,不记得了,孩子却依然能够向他们诉说着这些回忆。到各大应用市场搜索下载“学呗”手机客户端。获得培养孩子优秀特质的完整策略,收听更多育儿干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