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我为何向妈妈说了一句:“反正你都不挂我,我走啦!”妈妈脱口而出:"哪哈不挂你啦?"
这样的话一出,我委屈得哭啦。
我故意不理妈妈扭头进了卧室,只留下一个唉声叹气的母亲。
我为何要一次又一次和母亲互相折磨呢?我需要被父母认可,宠爱?怎么我非要父母给予财产、物质、金钱上的馈赠来满足这种爱呢?
我的贪嗔痴怎么来断?
感恩老父亲请我们吃沙坝鱼!我则故意不理他!他和我说话我也装作听不见,走时也没跟他道别一声。
原谅我,我一直认为你们不给予我一点你们的财产就是不爱我的思维模式我该如何来了?
感恩云松送我来座高铁。
我一路泪水啊?我该不该尽快找个人来帮助我缓解一下对父母的期待呢……

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由于我的孩子小学、初中都有转学经历,那么,后期抑郁与频繁转学有联系吗?(每次转学都和她商量了的)
@一路高歌b03(19岁女孩)
我想是有的。我儿子也是转学,我从小也换过地方,特别害怕离别。
我还想探讨一个问题:做家务多寡与患抑郁症有没有必然联系?我接触的抑郁症患者和我的孩子都是极少参与家务的。大家有没有遇到过家务做得多还是患抑郁的孩子?
@一路高歌b03(19岁女孩)
应该是不会那么绝对。我认识的一个学生,特别能干,家务也会做,父母生了妹妹,关系没处理好,也抑郁啦。
一路高歌:那么总体讲,做家务多的比做家务少的患抑郁概率低应该成立吧?
@一路高歌b03(19岁女孩)我个人认为,关于做家务多少与患抑郁概率高低成不成立,没有这样一个标准吧。
只是对于居家孩子,做过研究发现,一个人在12岁时每天额外进行60分钟的轻度活动(如散步或做家务),他在18岁时的抑郁症状就会减少10%。在12岁、14岁和16岁时,每天多坐60分,到18岁时抑郁得分会分别增加11.1%、8%和10.5%。那些在这三个年龄段都长期久坐不动的人,到18岁时抑郁得分会高出28.2%。在12岁、14岁和16岁时,每天增加一小时的轻度活动,18岁时抑郁得分分别降低9.6%、7.8%和11.1%。
易于患抑郁的孩子:
在社会支持方面,当孩子感受到缺乏同伴、老师和朋友支持的时候,更容易患抑郁,最常见的是缺少朋友、社会退缩、孤独感、在学校里缺少愉快感和同伴关系差。所以某种原因导致生活环境的改变,例如寄养、寄宿上学、搬家、转学、住院等,孩子患抑郁的风险也会增高。
在孩子的人格因素方面,依赖性高、低自尊水平、容易自我批评、自卑、性格偏内向、较孤僻、不愿与人交往、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缺乏独立性、缺乏进取心的孩子更容易患抑郁。在应对事物的归因方式上,倾向于把坏事件的原因归结为自身,甚至否定自己全部、认为这种情况会持久存在的孩子更容易患抑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