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学界关于报纸副刊发展脉络探析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即便是专门探究联副的文章,也只到1960年代,平鑫涛执掌时期为止。显然当代文学研究界,即使是对痖弦公诗文的关注,也都十分片面,所知不过点滴而已,我想主要是资料短缺的问题。大姐的意见很对。痖弦公本人是否求闻达是另一回事,系统整理,合理定位他的贡献是文学史,以及新闻传媒史的事。
这一期收到关于记录痖弦公口述史的文章,从一个侧面记录了瘂弦公最近几年的生活状态,内容很不错。只是原文长达万余字,结构散乱,文字也有不少文法错误。先嘱作者修改,改到八千余字,也还是不能令人满意,只好自己动手删改。编辑有时就是这样无奈,难为痖弦公做这种”为人作嫁“的事情,一做就是一辈子。等我删减到四千余字,报社犹不满意,还要再删减,最后剩下两千余字。这一期加上陈义芝文,倒是主题鲜明的一整版。
瘂弦公一生成就,不是一两篇文章所能尽括。”痖弦的编辑成就“这个题目,足以做出至少一篇像样的论文。《华章》副刊自创刊至今,已接近100期。他日当有人写写“瘂弦和《华章》”,也应该是一篇很有意思,且有文史资料价值的文章。
![](https://img.haomeiwen.com/i11410770/36e3eea920c9843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