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圣相”李沆 || 题六和塔

“圣相”李沆 || 题六和塔

作者: 路福 | 来源:发表于2023-07-28 08:13 被阅读0次
网图侵删

公元970年,杭州为吴越国国都,吴越王为镇住钱塘江潮水,派僧人智元禅师建造了六和塔。

李沆因为公务繁忙,虽多次从六和塔下路过,却无缘登顶,每次过后都很后悔。有一次,李沆又有机会路过时,终于下定决心游览了六和塔。但他这次登顶,极目远眺之际,忽然有了很多感悟,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诗:

                        题六和塔

                            李沆

      经从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

      今日始知高处险,不如归卧旧林丘。

李沆出身官宦世家,从小天赋异禀,卓然不群,言必有章,七岁即能属文。少年时天性谨厚,勤学不辍,自己独居也严守礼仪,从不说诳语,更不欺暗室。即使把读过的书翻烂了,也不读不经典的东西,头发不用束带扎好,绝不仓促去见父母尊长。父亲李炳曾对别人说,这个孩子他日一定会官至公辅,就是宰相一类的大臣。

980年,李沆考中进士甲科,任潭州通判时,转运使赵昌言和长沙守何承矩,一致认为他有公辅之器。983年,回朝任著作郎,相府召他写约束边将的诏书,宋太宗看后大为欣赏,当场赐给他五品官服。986年,太宗通过考试,让李沆、王化基、宋湜共同任知制诰,特别让李沆为三人之首,还赏赐三十万专门让他去还债。

991年,宋太宗安排他在吏部任职,李沆干脆利落地对地方官员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查,处理了一批贪官污吏。他平时处理公务,无不鞠躬尽瘁,即使经常在皇帝身边,也从不阿谀奉承,更不为自己谋取私利,反而常劝太宗勤政爱民。李沆以自己的公道正派、勤政廉洁、用人独具慧眼,经受住了皇帝的考验,同年九月任给事中、参知政事,就是副宰相。

一次李沆侍奉太宗参加宫宴,结束后离开时,太宗看着李沆的背影,赞叹道:“李沆风度端庄,确实是显贵的人。”能得到皇帝发自内心的赞叹,可见李沆的人品确实令人钦佩有加。

995年,寿王赵恒被立为太子,宋太宗特召回时任河南知府的李沆,升任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让赵恒以师傅之礼对待李沆。997年赵恒即位,任命李沆为户部侍郎、参知政事。1002年加职尚书右仆射,同年兼任门下侍郎,直到1004年李沆因病去世。宋真宗为他辍朝五日,感念李沆的功德,对他的家属和亲戚大加提携。

纵观李沆的一生,从考中进士做地方官开始,对公务无不殚精竭虑、对官员任命无不详细考察,对皇帝无不勤加劝勉;从不在朝廷说一句过分之言,从不收受任何人贿赂,从不对弹劾自己之人恶语相加;没有过一刻内心膨胀,没有过一时不保持清醒的头脑,没有过一丝骄横奢侈的传闻。李沆被后人称之为“圣相”,当得上实至名归。

这首记游说理的七言绝句,语言浅白、通俗易懂,读起来如话家常、娓娓道来,在仿佛闲聊般地闲适中,富含哲理,由小见大,蕴意深远。

“今日始知高处险,不如归卧旧林丘。”是啊,人们都喜欢登高,登高能望得更远,可谁去想登高的危险?确实,高处不胜寒,能力越强,登得越高,权重越大,但若不能常有警戒之心,不免被既得利益者围猎。一旦东窗事发,自然会摔得更重,伤了自己性命不说,甚至会抄家灭门。

对于李沆来说,身居宰相高位,虽然受到皇帝的尊敬和信赖,但他从来是清醒的,而且颇有自知之明,无时无刻不对自己的职位有敬畏感,更懂得祸福相依和乐极生悲的道理。皇帝御驾亲征让李沆镇守京师,不杀一人而秩序井然;书生叩马上书愤然让李沆辞职,李沆始终不发脾气没有一句忤逆之言;当面焚烧皇帝诏书,阻止刘娥升贵妃担心她日后临朝改制,既有他斩钉截铁舍出身家性命的担当,还有他防止百姓被战火煎熬的侠义情怀。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活着,就要做些对别人和社会有益的事情,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自己存在的价值。如果只是为了一己之私的登高,恐怕是登得越高,摔得越惨。古今中外的例子,比比皆是。

想做些事,又没有大的平台,做个平常人也没有什么不好。无论在什么时候,得意时不张扬,失意时不气馁,以一颗淡然的心看待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珍惜当下,从容生活,最后叶落归根“旧林丘”,安放自己的灵魂。

相关文章

  • 情商这件小事儿:李沆与寇准

    今天看了一本书,题目名曰《君臣》,看到李沆与寇准就想写写他们俩人。 李沆:字太初,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甲科,淳化三年,...

  • 富贵迷人

    范文正公《淮上遇风》诗云:“一棹危于叶,傍观亦损神。他时在平地,无忽险中人。”又李文靖公《乞去题六和塔》云:“经从...

  • 他敢于焚毁皇帝诏书却平安无事,被后世誉为“圣相”

    李沆,河北人士,曾在宋真宗一朝任宰相六年。 李沆最初为宋太祖所赏识,被提拔为太补阕、知制诰,也就是为皇帝起草诏书的...

  • 萧何圣相

    汉初首相谓萧何,三杰其一精明强。 约法三章抚民意,韩信为帅三军中。 沛公兵发入咸阳,众将纷乱齐争财。 唯有圣相不动...

  • 清代官员顶戴是怎么区别品级的?不同品级顶戴又是怎样的?

    据贵州地方志史料记载,周沆官三品顶戴。最近遵义史学研究专家李连昌先生,提供最新翔实史料证实周沆在前清并非官三品顶戴...

  • 硬读《随园诗话》(393)

    卷十二(三〇) 【原书卷十二·七八】读诗不读史,便不知作者事何所指。李焘《长编》载:宋真宗为李沆还债三十万。故宋人...

  • 《周沆》

    周 沆,清末云南知府兼云南讲武堂副总办,学者、文献学家,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字季贞,号钝庐,晚号遁叟,生于...

  • 旅行漫记(22)

    参观六和塔。 我们利用多半天的时间,采用步行和坐船两种方式,参观了西湖大部分景点,然后驱车参观六和塔。 六和塔位于...

  • 周沆年谱

    一、简介 清同治十三年(1874),周沆出生于官宦书香世家,生于正月十三日,字季贞,号...

  • 雾凇沆砀

    崇祯(zhēn)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拏(ná)一小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圣相”李沆 || 题六和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kbl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