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尊重一个孩子的‘’欲望‘’
昨天在超市买东西,一个孩子吵着要妈妈买一个玩具秋千。妈妈大声呵斥孩子:“你已经有那么多玩具了,还买!买了肯定回去不会玩,像上次那个摩托车那样,浪费钱!”孩子眼睛噙满泪花,撇了撇嘴巴,就没有做声了。还有一次在水果店,妈妈买了一袋子苹果。而孩子想吃西瓜,吵着要买西瓜。妈妈说:“西瓜是有毒的,小孩子不能吃噢!”然后小孩子天真得接话说:“是有毒的呀!”然后乖乖得和妈妈回家了,水果店的小妹捧腹大笑,妈妈也很开心,这么容易就打发孩子了!可是对孩子会造成什么影响呢?要玩具秋千的孩子会觉得自己错了,要买玩具秋千的需求错了。而要买西瓜的孩子会很长的时间里认为西瓜是有毒的,直到后来发现西瓜是没有毒的,而父母欺骗孩子的形象会在心里留下阴影。明明是父母自己舍不得花钱,为什么不能诚实面对自己呢?智慧的妈妈会说:“哦,我知道了。你有你的想法,很棒噢!但是妈妈今天手里的钱还要买菜,妈妈舍不得给你买啊!”于是孩子就会找叔叔、找爸爸、爷爷买,或者自己赚钱买,通过别的途径满足自己。他会知道自己的需求没有问题,自己也没有问题,而是妈妈的问题。
我三岁的儿子看“超级飞侠”动画片入迷了,然后吵着要我买“超级飞侠”给他。我当时正在看书,没有多想就答应了。然后吃完晚饭去逛街的时候,我找了4家玩具店,发现没有“超级飞侠”卖,只有“变形金刚”。老板问儿子,买“变形金刚”好不好?儿子犹豫了一下,没有开口。我明白他的想法,马上说,“算了,我再去找找。”然后在第五家玩具店终于找到了“超级飞侠”,儿子耐心翻找、仔细比对之后,终于选了一套有8个“超级飞侠”的套装。放到车子里面后,反复去查看是不是掉了,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得玩起来。如果我当时拒绝了他的买“超级飞侠”需求,告诉他“你不能要求这么多”“爸爸赚钱很辛苦的”“你提这个要求很过分!”他就会认为自己错了,认为有需求是可耻的,所以不会通过别的途径满足自己。叔本华说:生命本来就是一团欲望。如果欲望被堵死了,能量不能流动,会在心中造成一个巨大的空洞。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变得非常物质和拜金,什么贵买什么,买名车、名表、名宅都难以填满童年时期造成的欲望空洞。
以前有个朋友事业有成。给小孩买童装都是3、4千一套得买,可是当小孩子要买几块钱的魔术贴之后,却死活不肯给钱。究其原因,原来是朋友自己童年想要买贵童装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所以她认为小孩子也应该有买贵童装的欲望。不是小孩想买贵童装,而是她自己想买。小孩想买的只是魔术贴而已。
我家里是开专门卖小孩零食商店的,夏天很多家长会带着小孩子来买冰棒,然后问小孩想吃哪种。当小孩说想吃雪糕,家长会说:雪糕不好吃,吃冰淇淋好不好?有趣的是,另外一些小孩说想吃冰淇淋,他们的家长却说:冰淇淋不好吃,吃雪糕好不好? 这时候小孩是什么反应呢?他们只是撅着嘴巴接受了。小孩子为什么不反抗? 2岁到10岁还处在对父母的崇拜期,他们会对父母说的话“深信不疑”或者说只能接受父母的安排。不否认父母相对年幼的孩子的确更有经验,很多情况下他们也是对的(比如安全,卫生,健康方面),但多少父母这种权威的,强势的态度有多少是跟着孩子的成长在改变呢?有一种寒冷叫你妈觉得你冷,有一种饥饿叫你妈觉得你饿,有一种幸福叫你妈觉得你幸福!为了那一声“爸爸“或”妈妈“请你俯下身听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好吗?
王尔德说:“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而这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年人在让孩子愉快这点上,都显得出奇的吝啬。就在他们或是粗暴,或是和蔼地夺走那些让我们愉快的事物时,他们总会不忘附加这样一句:这样做是为了你好。而这真的是一句带有说服性的辩词,它会在最后使我们也同意毁灭自己。”
那么到底是穷养好还是富养好呢?如果家里条件允许的话就满足孩子的欲望富养,如果不允许的话诚实得和孩子说明原因穷养吧。富养不等同于娇生惯养,历史上很多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艺术家、哲学家、科学家出身于富贵之门。穷养不等同于编织谎言欺骗孩子,很多人穷苦到半年才吃一次肉,照样也会变成杰出的人物。
很多家长最担心的就是满足孩子一个一个欲望之后,宠坏了孩子,变成了“李天一”,可是一个一个的欲望不满足,难道你要孩子变成“马加爵”?不是家境的贫富而是家长对于金钱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满足孩子欲望的同时不要唠唠叨叨工作的劳累,而应当分享努力工作获得报酬的乐趣。不要倾诉养家的辛苦,而要表达辛勤劳作的自信和满足。不要提醒孩子节省用钱,而是要告诉孩子你值得美好富足的生活。孩子很脆弱和敏感,夫妻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因为金钱的事情起争执,他会觉得你们的争执因他而起,自己是矛盾的源头。孩子的童年决定一生的性格命运,无论贫富,家长都应该给孩子传递一个理念:你的欲望很好,你值得一切最好的事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