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其实是李笑来在专栏里面解释过的,但我要把它变成自己的。
行为驱动力从字面理解就是驱使你去做一件事情的元动力。那究竟是什么在驱使呢?李笑来说是刚需。我认同,但并不完全认同。因为刚需太大,太抽象。我认为是乐趣,是你干一件事后得到的快感。游戏里面叫及时反馈,工作中叫成就感,性生活中。。就叫快感。所以,我们如果想要提高行为驱动力,那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想尽办法增加这件事情所能够给我提供的快感。
复利效应告诉我们,在行动的初期 往往是收获最小,最枯燥,最没有乐趣的一段时间。也是人们最容易放弃的阶段。而一旦你坚持了一段时间,成果已经显示,比如健身有成效,吉他会弹简单的几首了,以后的事情就顺理成章。
所以,增加开始的时候的乐趣至关重要,甚至是最最重要的事。
我之前是一个很容易放弃的人,许多事情都是半途而废。梳理一下,主要的理由有以下几个:
1,好烦
2,好难
3,学会了好像也没啥用。
许许多多成功学里面介绍说,你做任何事情都要给这个事情加上一个价值,或者说目标,也就是我学了有什么用?从而激励自己不断努力。我觉得是错的,至少对于我不完全适用。
比如我之前想学编程,学了一段时间,然后就想,我以后也没什么机会去用这些东西,就算现在学了,长时间不用,也忘光了,所以一下就没力气了。
所以我要给我要做的事找一个通用的借口,那就是,这是我的兴趣啊!我管他有没有用,我就喜欢这东西,我就想学,咋地吧!
我要无时无刻的告诉自己的潜意识,这个东西是我的兴趣。那么,慢慢的你就会真的认为是你的兴趣。等到一段时间过去了,你真的摸清门道,有所成就,你自然就爱上他了。
还有一个就是,每当你要做一件事,要学习一件事的时候,不要停太长时间,想到就做,而是逼着自己马上开始。
因为你拖的越久,这件事情所给你带来的阻力就越大,这就好像你要蹦极,站的时间越长你越不敢跳,那些阻止你去干这件事的想象就会越来越多,导致你最后无法继续。
第三就是不断夸奖自己,自己好棒,今天学了这么多,好厉害,明天一定比今天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说白了,这三点就是要学会控制,影响自己的潜意识。
第一条是催眠自己,让自己相信这是自己的兴趣。
第二条是减少潜意识提出异议,给你提供放弃的理由的机会。
第三条是告诉潜意识,我这么做是对的。你看看,你错了,我才是对的。
(这周老婆的外婆去世,加之科目三考试,事情特别多,拿了之前的随笔糊弄了一下,望广大007er见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