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参加活动有用,但是要看看值不值得参加?
给大家讲个故事,你们衡量一下多参加活动有没有用?我们班有个同学特别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几乎所有活动都参加遍了,获得了各种证书,学习也很好,获得了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奖学金。性格也好,做事效率很高,和她一起共事过几次,过程中没有太大压力、因为效率高、一件很困难的事似乎做起来也很轻松。每年都有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这种人读书就是来赚钱呢。刚入学的时候,她是我们班学号20,英语口语很别扭,也和我一样是农村孩子。可是三年下来,人家已经跑起来了,取得了那么多成就而像我一样普普通通的大多数还在东张西望、走走停停、迷茫迷茫。
她参加的这些活动的环境改变了她、完成这个活动的过程改变了她,有效率的做事,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一个自律的习惯,做什么事效率也高,然后在这个活动中成长了。
参加各种活动可以获得证书,证书可以给第二课堂加分,第二课堂分高可以评奖学金;老师助理虽然有时候帮老师跑跑腿,似乎什么也学不到,可是在潜移默化中你已经掌握了很多办公技能,也掌握了沟通技巧,也给了老师深刻的印象,还有更多我没有说到的收获。
现实的意义是写简历的时候丰富好看,有些岗位是要求有学生工作经验的,有工资,第二课堂加分,有助于评定奖学金。参加学生会,组织部、生活部,很多岗位例如秘书、行政类都是要求有组织能力和经验的。当班干部,一样的,可以加分,评定奖学金。找工作的时候有些工作岗位是要求担任过班干部的,当班干部的过程中学会了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等。
有一个很扎心的现实,班级里面那些班干部的学业、各方面发展的都很好(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而那些害怕自己忙不过来,想好好发展学业的人都平平无奇。不想担任班干部、不想从参加任何活动,一心只读圣贤书,你个人能量不足,又没有外来能量的补充,你只是闭门造车,学到死胡同里去。所以适当的,与人打交道、对提升你为人、处事能力的工作、活动一定要多参加。
也有朋友和我说:“学院里面的一些部门,学生会搞官僚主义。当老师助理基本都是给老师当跑腿,之前我们班主任让我做他助手,我拒绝了。因为我看到我们学院的很多老师助手,他们都很官僚,做一些事情对同学们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所以我不想接受这个锻炼的机会,我害怕我不能胜任,也害怕走偏了路。”
这种思想我也有,我觉得我以为做这件事并不能给我带来什么有用的改变,但是我觉得我的以为没用都只是想象,能不能给你带来什么改变要看你在其中怎么做事怎么做人怎么学习。我们这种想法太功利了,要看得到对自己有用才做这件事。但是很多事情都是看不到希望或者希望渺茫的,做着做着才有感觉、才会有收获,一眼是看不到井底的。高中班主任一直在强调我们,为人处事不要太功利,看到对自己有用才去做。我最近才慢慢的懂得功利是什么意思。可惜我到毕业才明白。明白的还不算晚吧。虽然错过了最佳的大学时期。
好了,写到这里就完了。这也是我最近额收获和感受。在大学里面还是要多多参加活动,在这些活动里锻炼、提升自己;当然,主要任务是学习,绩点不能低于3.5。
网友评论